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将“激发古城治理的鲜活生命力”作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力图通过将“活力人群”导入“基层治理”,破解古城活力人群不足、社区老龄化严重难题,激活古城治理“一池春水”。
“青年能人”相聚“周末社区”构建古城邻里“美美与共共同体”
“妈妈快看,这只猫好乖!”在盘二社区“友邻夜吧”晚间市集,花费一元钱摸摸肥猫“皮蛋”成为了“明星项目”。除此之外,盆景、肖像画、编织工艺品……各种摊位“脑洞大开”,吸引了大批邻里前来“赶集”。而夜市的摊主均是平时不怎么参加社区活动的青年人群,甚至套圈圈的摊主还是位小朋友。
社区活动“活力四射”,这是今年吴门桥街道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实现基层治理“破局”的一个缩影。过去,社区的活动多围绕着老年人展开,作为中坚力量的年轻人参与积极性不高、融入感不强,覆盖面不宽。为了扭转这一现状,今年以来,街道通过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充分挖掘、凝聚“青年能人”,启动“活力吴门能人+”志愿服务队养成计划。“我擅长画画,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社区搞活动我可以帮忙出出力。”在多次参加活动后,“能人”苏先生决定加入志愿服务队,而仅仅在盘二社区像苏先生这样的“年轻面孔”就有12位。街道适时推出“能人大讲堂”“周末大治理”等交流互促、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引导中青年群体充分发挥才华和号召力“反哺”社区治理,带动更多“青年才俊”走进社区,形成“良性循环”,对进一步充实社区自治力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青春社区”玩转“活力街区”党建联盟共建“新型美好生活圈”
“没想到我们社区竟然举办了自己的电影节,家门口看电影的感觉太爽了,祝愿我们‘大仁恒里电影节’走出双桥,打响苏州!”家住江湾雅园的年轻人小倪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为古城商业街区赋能,让年轻人在活力街区“唱主角”。“年轻人需求多元,他们喜欢新潮、有趣,也不排斥怀旧、复古,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要吸引年轻人就必须输出‘创意’。我们社区是名副其实的‘青春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7岁,一轮头脑风暴就是一个金点子。”双桥社区书记宿翔说。社区牵头成立“党建联盟”,坚持走深走实群众路线,盘活居民、商圈、共建单位等各类资源,依托仁恒里商业街区,通过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加强优质资源导入,定期举办“红色电影节”“跳蚤市场”等活动,推动商圈、居民圈融合为美好生活圈,形成“乐享双桥”等社会有影响、青年有获得感的党建品牌,通过社区、青年、街区的良好互动,提升街区活力和青年认可度。
“专家学者”赋能“亲子关系”营造基础细胞“母慈子孝美好家”
“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这是不少有娃一族真实的亲子关系写照。难道亲子关系就跳不出这个“怪圈”吗?近日,吴门桥街道新城社区海棠先锋蒋永文在海棠圆桌会上提交了其所联系的年轻居民小张的“烦难心结”。参会的海棠先锋、社会组织、居民代表一起动脑筋、想点子,很快从社区“资源清单”中链接了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以“专家上门”的形式,答疑解惑、正向赋能,破解亲子间的沟通误区,解开了小张的心结。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深入排摸青年群体“需求清单”,对照需求设计“服务清单”,紧贴服务链接“资源清单”,将“三张清单”作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引流“活力人群”的“流量密码”。针对青年群体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家庭教育问题,广泛开展家长夜话、亲子手工、课后托班等活动,以“带娃”切入,社区与年轻人频繁友好“互动”,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在为年轻人妥善处理亲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家庭和谐,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为街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新视角。
古城治理离不开活力人群。下一步,吴门桥街道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深挖资源优势,持续丰富需求、服务、资源“三张清单”,努力书写活力人群热爱古城、融入古城、积极参与古城治理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