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吴门桥:推动民生服务项目,解决小区“急难愁盼”
2022-11-22 10: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吴门桥街道通过“党建引领+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的模式,以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形式,对辖区内29个社区,采取精准施策服务理念,把社区内部问题放在家门口解决。通过个性化定制满足各年龄层、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将全域资源有机整合送到居民身边,有效解决小区居民“急难愁盼”。

分“忧”化“急”,为小区加一把“安心锁”

飞线充电一直是居民小区的重大安全隐患。内马路8号有三幢无物业楼房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作为苏城较为普遍零星小区,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内马路8号不仅公共空间有限,小区的物业管理更是无从谈起。空间和条件的限制,让妥善解决飞线充电问题悬而未决。

针对此问题,社区党委联合共建单位、海棠先锋、党员代表、文艺骨干,充分听取周边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吾事吾议”工作方法,统一思想。同时邀请专家,实地踏勘,为此处零星小区量身定做解决方案。社区党组织和海棠先锋队员通过红色议事会讨论和协商,最终通过决议将8号楼一幢试点单元楼安装充电桩纳入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设备由充电桩运营公司免费安装,居民能以实惠的价格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的问题。飞线充电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决定性的成果。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急居民所急,针对各小区内安全隐患开展日常排查。发现问题后,以多元协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形式,共同商议,协商解决。在友联社区驿东苑小区,定期组织“红韵议事安全港”活动,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与租户、房东平等对话,小区志愿者定期上门与租户交流,同时送上“出租房消防套装”。有效消除群租房安全隐患,同时帮助外来租客积极融入小区。

排“忧”解“难”,为小区架起一座“连心桥”

停车难问题一直是困扰老旧小区居民的难题。吴门桥街道梅亭苑小区由于建造年代较早,车位以及小区内道路狭窄,小区居民常年受到困扰。通过社区党组织牵头,居民的诉求通过议事厅的形式向物业公司反映,而物业公司积极回应,垫资拓宽了小区主干道并增加了停车位,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肉眼可见的变化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居民、物业、社区之前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

通过充分的沟通,社区党组织为社区居民和其他相关方架了良好的沟通桥梁。例如在新郭社区的官庄前花园,由于“撤村建居”的原因,此处的居民们仍然保持聊家常晒太阳的习惯。然而小区内休闲场所明显供应不足,导致居民在小区内的聚会犯了难。街道“大党委”充分征求民意,挂钩部门区科协立即启动暖心长椅惠民“微实事”,全新的景观休闲长椅一经建成就成了小区老人们的“新宠”。

有效的人居环境改善,得益于吴门桥街道推进165个居民小区共治党组织建设全覆盖,细化海棠共治联席会制度,注重链接“大党委”资源,实施“海棠连心项目”,整合职能部门、小区物业、居民自治组织力量,推进小区群租房整治、凉亭修缮改造等“微实事”30余件,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不断让“亲和共治”成为基层治理“关键词”。

化“忧”解“愁”,为小区绘一幅“宜心图”

晾晒是居民的日常需求,不少上了年纪的居民热衷于将衣物被褥拿到开阔地晾晒。为规范晾晒行为,社区志愿者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深入居民中间积极听取意见,充分调研,最终确定以“多彩阳光 晾晒友爱”为主题,对居民晾晒行为提供更有解决方案。通过向居民代表提出晾晒方案,通过多次协商议事,不断优化晾晒方案,最终由居民代表共同表决通过将在小区公共区域安装10个公共晾衣架的“微改造”纳入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该项目落地后,居民们不仅在参与中重新体会到社区主人的角色,更从小区利益出发加强了自我规范。

像“多彩阳光 晾晒友爱”这样的通过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来提升小区人居环境的事例,在吴门桥街道还有不少。在双桥社区,通过社区海棠议事会上的讨论,居民一致决定美化小区里被贴满小广告、牛皮癣的电箱、信号箱。如今,小区内随处可见充满姑苏特点的颜料画,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除“忧”起“盼”,为小区造一处“悦心景”

绿化是一个小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绿化太茂密,也会给居民们带来困扰。在友联三社区长欣苑,100多棵树木多年没有修剪,有的已经长到5层楼高了。就在前不久,这些树集体“瘦身”。社区党组织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入户走访,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对树木修剪畅所欲言。经过居民代表协商以及民意调查等方式,最终确定设计树木修剪的高度、修剪方式等具体实施方案的决定。

像这样通过协商议事解决居民苦盼已久且涉及集体利益的项目,在吴门桥街道并非个案。在友联社区,在社区党组织的号召下,志愿者们以“吾事吾议”工作法,协商对小区内环境优化提出看法,最终协商通过组织居民志愿者捡拾垃圾等方法美化小区环境。

通过整合小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共建单位资源,小区的颜值不断提升,小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更是不断加深。

标签:
责编:王慧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