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阳江镇:水乡夏至开启“无边界自然课堂”
2025-07-01 15: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告别连绵的阴雨,迎来久违的阳光,一列长长的队伍蜿蜒在乡间的小路上。领头的老师手提800mm焦段“炮筒”,时不时停下脚步对准某个方向,身后的孩子们也赶紧举起各式望远镜,同时在记录本上勾勾画画,稚嫩的童声传达着急切与欣喜。近日,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阳江镇东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水漫城湿地自然学校,面向社会招募48名适龄儿童,来到高淳区阳江镇东湖村,体验观鸟样线,探秘鸟类邻居。

寓教于乐科普观鸟知识

“这只鸟嘴巴像个勺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和习性?”在东湖村委会生态体验站,资深观鸟专家周天宇指着一幅照片询问。照片中一只棕背白腹的鸟儿正站在水里觅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它那扁长的锅铲样的嘴巴。好几个孩子举起了手,其中一个说道:“它叫勺嘴鹬,喜欢在水边觅食,勺子样的嘴巴方便它在水里翻找食物。”周天宇递过小礼品表示肯定,进一步介绍:“这就是观鸟的一个小诀窍,每只鸟都有独一无二的特征。”

白头鹎的脑袋有一撮白毛、白鹡鸰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张飞鸟”、国博馆藏凤冠采用的点翠工艺使用了翠鸟的羽毛……在周天宇图文并茂的讲解下,台下的这群“小菜鸟”很快掌握了一定的鸟类常识。当讲到同种鸟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时,周天宇邀请一名女工作人员和一名男同学上台进行无实物表演,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无声地传递了知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观鸟的兴趣,课堂虽然是短暂的,但传递给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是陪伴终身的。”周天宇表示。

行走乡间见证奇妙场景

简单的室内科普结束后,带队老师王吉将孩子们分成两人小组,每组发放一支望远镜和观鸟图鉴,直奔东湖村观鸟样线。水泥铺就的小路笔直通向前方,一侧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另一侧则是连绵不绝的藕塘蟹塘。村民在一旁或劳作或休息,家燕、白头鹎等分别在房顶上、果树中、荷叶间自由嬉戏,孩子们则在王吉的带领下三五成群观察记录,共同构成一幅悠然的田园风光图。

狮树河样线水鸟成为主角。绵延数里的芦苇荡在浅滩上随风飘摇,数不清的各类鹭鸟或漫步或翱翔,吸引着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不知谁喊了一句“快看”,众人目光瞬间集中到一处,只见岸边一排树上密密麻麻栖息了上百只白鹭,惹得一阵惊呼。

胜利圩样线位于万亩良田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专家去年曾在此记录到南京首只灰斑鸠。孩子们漫步田间,感受着青苗与泥土的芳香,在图鉴上勾勒出灰头麦鸡、池鹭和林鹬的身影。“观鸟活动能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王吉表示,“身临其境比看视频更能体会万物和谐共生的内涵。”

童言童语共绘美好未来

8岁的赵浠诺和她的搭档凭借观测到17种鸟成为当天名副其实的“观鸟冠军”,王吉打趣她成功从“小菜鸟”进化为“小鸟”,离成长为“老鸟”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在她看来,八哥令她印象最深,因为“头上翘着一撮毛很特别”。12岁的吴梦瑶则有不同看法,“八哥太黑了,白鹭更优雅。”12岁的王子心不服气,一来因为他们组只观测到14种鸟,痛失冠军,二来“珠颈斑鸠才最优雅,脖子上挂了一串‘珍珠项链’。”

9岁的刘柏年纪虽小,却是观鸟的常客,至今已参加过十余次生态科普活动,这主要得益于父母的支持——“他们希望我晒晒太阳”。他还透露自己正准备动笔写一部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鸟越冬时不小心掉队,在一只青蛙的帮助下历经艰险最终找到队伍的故事。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会举办形式更多样、种类更丰富的活动,让生态文明教育的春风吹遍全市各个角落。 (褚方樵)

标签:
责编:赵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