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更放心,小作坊变“名食坊”
2022-01-07 09:45: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记者 朱凯 黄琳燕 实习生 孙永泽  
1
听新闻

遍布街头巷尾的食品小作坊,往往受限于行业规模小、基础条件弱、管理水平低等原因,给外界留下“脏乱差”的印象。2021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通过开展“金陵名食坊”评选工作,引领全市食品小作坊全面提档升级。入选名单近日公布,38家食品小作坊榜上有名,其中32家入选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

“内外兼修”,擦亮美食名片

金陵名食坊,“名”从何来?在六合区朱桂山卤菜店老板朱桂山看来,“好吃”和“卫生”缺一不可。

“我们2021年投入20万元用于装修和改造。你看看我们的操作台、地上,是不是一尘不染?”朱桂山的卤菜店获得江苏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和金陵名食坊两项荣誉。走进后厨,窗明几净,各类食材、调料摆放得整整齐齐,操作师傅的帽子、手套、口罩装备齐全,用完的材料及时归位。

朱桂山告诉记者,他家卤菜店在保留传统工艺和味道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生产流程和食品安全的把控。“我们成立了东沟老鹅专业合作社,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加工厂区库房也升级改造,从食材调料到加工环境层层把关。”凭借好口味和好口碑,朱桂山卤菜店成为六合乃至南京响当当的美食名片。

先后投入经费770余万元,帮扶改造食品小作坊500余家,登记领证850家,创建示范点408家,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8家,联合取缔100余家……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结合地区实际精准施策,分阶段梯次推进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在“金陵名食坊”培育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先后组织两场实训,组织监管人员和专家,从人员管理、场地设施、流程布局、过程控制等全程跟进指导。

提档升级,保障安全增效益

“我刚开始在雨花台区柿子树社区开店的时候,就是自己摸索。后来,市场监管部门组织了一次集体学习,提到要提档升级、规范化运作,让我感触很深。”“水西门烤鸭”供货商南京乔派食品厂的老板乔克军告诉记者,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他们投入近400万元,在板桥街道永安社区新建了乔派食品厂。

“墙壁以前是塑料扣板,现在是洁白的瓷砖;顶上以前会掉石灰块,现在全用上了品牌铝合金扣板;烤鸭架子以前是自来水管焊接的,现在是食品级304不锈钢;以前小作坊里污水横流,现在配上了先进的处理设备,功能间、更衣间、消毒间齐全。”乔克军介绍,食品厂新址严格按照科学生产要求重新布局,不同功能区有效分离。

提档升级,不仅带来食品安全保障,也为小作坊带来效益的提升。

南京市江宁区酱滋味食品加工中心的老板杨贤刚告诉记者,提档升级后,好吃又有安全保障的食品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以我们的明星产品酱鸭头为例,一年能卖出700多万只,全店销量比之前增加1.5倍。”

乔派更是从家庭小作坊发展为拥有47家门店的食品厂,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跃升至数千万元。

集聚发展,打响新品牌

据统计,南京有680多家食品小作坊,不少散落在城乡接合部和偏僻的村民住宅区。近年来,南京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原则,建设食品小作坊集聚区,让“单打独斗”的分散小作坊迈向“集聚发展”的提升之路。

记者在全省首个小作坊集中区——江宁汤山七坊看到,原来散落在周边的豆制品、米酒、糕点等7家传统作坊业主集聚于此,建立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工作站,由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监管。各家作坊的原料和产品,都要在快检站进行检验,市民游客也可以将购买的食品免费送检。

目前,南京新建了8个食品小作坊聚集区工作站。针对市场需求大、从业人员多、最具南京特色的烤鸭、盐水鸭等鸭制品,禄口街道打造鸭制品小作坊集中区,形成食品行业新品牌。

标签:美食;名片;内外兼修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