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家港市凤凰镇西参村有这样一位“90后”,年纪轻轻便辞去工作,接手了家里的田地,当起了“全职农民”,成为村里的种植大户。
这位年轻人就是朱云琴。他曾经一名优秀的消防员,成绩在队伍里名列前茅。两年前做出这个决定的起因,是想扛起父辈肩上的担子,让他们能轻松一点。
朱云琴的父母从1994年就在张家港市凤凰镇承包种地,种植面积从开始的50多亩拓展到后来的300余亩地,种的地变多了,但机械化水平一直比较低,管理起来很是费劲。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力不从心,田地平均产量不断降低,有的甚至处在半荒废状态,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反而还亏了钱。朱玉琴兄弟俩就是在这时选择了回家务农,下定决心要把承包的这些田地种好。
面对上百亩的田地,劳动力成了最大的难题。在看到村党委宣传的惠农政策中对购买农机就有一定补贴,兄弟俩一拍即合,先后投入30多万元购买农机。从起初的一台拖拉机,到后来又添置了插秧机、植保机、无人机等器械,他们有了自己的一整套机械农耕系统。用机器代替人力,带来的是耕作效率的提高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兄弟俩却并不满足现状,在原来的基础上另外承包了100多亩地,现在种植面积超400亩。他们不仅学会了操作各种器械,还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和各地的种植能手们交流经验,提升种植技术。以前父母种植的时候,小麦最高亩产600斤,两兄弟种植后去年亩产700斤,今年亩产能达到780斤。
“90后”辞职再就业,大多数人会倾向于一份轻松安稳的工作,朱云琴两兄弟一起选择回到农村务农,更多的是一份农村的情怀。“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乡土人情有一种亲切感。生产出来那么多粮食,金灿灿的稻谷,金灿灿的小麦,感觉有一种成就感,感觉很自豪!”这是“90后”小伙对农村最质朴的情感。
乡村振兴需要先进的技术,也需要更多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到发展的队伍中来,希望未来有更多像朱云琴两兄弟一样的年轻人,怀揣赤子心,共圆中国梦。(通讯员 朱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