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周集村:互助养老让老人有所依、有所为
2025-03-31 12: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小伙子,能不能麻烦你给我一张纸和一支笔,我想写个东西。”近日,家住涟水县保滩街道周集村的70岁老人郁文高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要立字据,把自己的房屋和门前的10余棵树,无偿捐赠给村里。

“我子女都在外地成家立业了,一年回不来几趟,我也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照顾着。村里的志愿服务队隔三差五就来帮我理个发,打扫卫生,就连今年过年的年货都是村里帮我置办的,村‘两委’干部就跟家里人一样。”郁大爷感慨地说,“年前,我被检查出食道癌,名下就这一套房子和门口的几棵树,留给村里也算是报答村里对我的照顾。”在周集村,暖心的故事经常发生。

留守老人多,老人居住分散,居家养老观念重,养老服务市场不够成熟……相较城市,农村养老面临一些特有的困难。不离乡宅,不离乡邻,在家就能养老,是周集村不少老年人的期盼。面对这一期盼,周集村党总支书记周林会从去年开始启动“互助养老”项目,探索出了一条既能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又能实现邻里互助、增强乡村凝聚力的养老新路子。

“我们从去年成立了周集村互助养老服务队,主要由村里的一些健康低龄老人与高龄独居老人结成对子,为他们开展生活照料、应急救助、陪同就医、安全巡查、农活帮工等经常化、常态化的服务。”周林会告诉记者,近期,服务队还收纳了理发员、帮办员和一些爱心人士,目前互助养老服务队已发展至35人左右。

“结对,就是老人家你帮我、我帮你嘛”。50岁的王国英和80岁的独居老人周大爷结成对子,王国英每日都上门看望体弱多病的周大爷,还帮忙做日常家务。“互助性养老就是按照就近原则,将志愿者与受助老人结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邻里互助对子,有效解决了‘高龄老人没人照顾,低龄老人希望有事干’两种需求,也让村民关系更为融洽。”周林会说,志愿者们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精准帮扶,村里会根据他们做的事情给他们进行积分,定期兑换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在家有事做,又能拿到礼品,何乐而不为?据悉,今年3月5日,王国英还代表周集村去市里参加全市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分享村里一些暖心的互助养老故事。

生活有人照顾了,但志愿者们也不能随时随地陪着这些老人们,除了一日三餐,老人们平时又能干点什么?今年,周集村在县民政局的支持下,搞起了互助养老睦邻点。

午饭后,在周集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一场精彩的象棋对决开始了,对弈者满脸笑意,围观者不时喝彩,老人们乐在“棋”中。每天中午,周集村的独居、空巢、高龄老人都会不约而同来睦邻点“报到”,做按摩、下象棋、掼掼蛋、话家常,笑声朗朗,其乐融融。

“孩子们都出去工作了,不能经常回来,我们老年人时常感觉到孤独,渴望与人交流。过去缺少活动和交流的平台,现在有了睦邻点,开心多了。”82岁的刘奶奶笑着对记者说。

王爷爷也是此处的常客,“我喜欢看书,以前也没地方去,家门口这个睦邻点里有专门的阅读区,村干部还会定期更新书库,让我们老年人也跟这个时代接轨了!”

记者看到,周集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内有休息区、按摩区、理发区、锻炼区、娱乐区、阅读区等10余个功能区域,为老人提供了“天热可避暑、天冷可取暖、闲暇有文娱”的养老服务链。

“现在村里老年人居多,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们将把面扩大,进一步摸清村里有需求老年人的底数,推广互助养老,调动更多适合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队伍,多为老年人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村里的老人有所依、有所为。”周林会说。

吃的营养、住的舒服、活动丰富......这样的生活,曾经是无数农村老人的期待,如今在周集村已成常态。(涟水县融媒体中心 樊荣)

标签:养老;互助;老人
责编:邱雪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