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留左大鼓之势荡气回肠;听,黄天荡的战鼓仍犹在耳;看,一苇渡江的传说正从历史中走来;盼,“方巷人走北”一走便是五百年;舞,长芦龙灯的喜庆洋溢心窝……
位居国家级江北新区“北大门”的长芦街道,是南京乃至江苏的非遗文化“富矿”,目前,街道共有省、市级非遗项目7个,区级非遗项目17个。十年来,长芦街道不断擦亮“非遗”名片,“文化之乡”正焕发出独特魅力。
文化活动凝聚民心
古代的长芦是南北交汇的著名渡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产生了众多民俗。如今,“留左吹打乐”“湾北小马灯”“达摩传说”“方巷人走北”“长芦板鸭”,成为江苏省级非遗项目,长芦龙灯、黄天荡的传说是南京市级非遗项目,长芦也荣获“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的称号。
每年春节期间,“长芦龙灯”都会在小巷中穿街而过,拉开长芦街道一年文化大戏的巨幕;正月十五,热闹非凡的“方巷人走北”上演了一个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的神圣仪式;被称为金陵第一鼓的“留左吹打乐”则深入校园,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一个大鼓、三面大锣,二鼓两人敲,三鼓是16人,还有梅花锣、光钹……”说起“留左吹打乐”,50多岁的曾胜利很兴奋,他是这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他介绍,“留左吹打乐”团体都是由当地农民自发形成,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表演,积极性很高。
“方巷人走北”非遗传承人方金花介绍,在陆营社区方巷,五百多年来,每到传统元宵佳节,这里的男女老少除了举着灯笼燃放烟花爆竹闹元宵外,还要朝北面走上一段路程,这就是“方巷人走北”。2015年底,“方巷人走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长芦街道,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贯穿全年,凝聚民心,让居民百姓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强烈的归属感。
文化保护倾尽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文化的凝聚。然而,“非遗”大多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式微、消散。
如何保护非遗文化?长芦街道可谓倾尽全力。
2020年10月,长芦街道“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正式落成启用。“留左大鼓”是“留左吹打乐”的核心,被誉为“金陵第一大鼓”,在长芦街道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占地4000多平方米,分为形象舞台、休闲广场、观众席、办公区、文化展示区等区域,具备非遗项目演练、非遗文化展示等功能,同时,还能满足非遗团队日常训练、群众非遗文化体验、重大活动演出、居民日常娱乐休闲的需要。
“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的落成,充分展现了长芦街道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上的力度。
近年来,街道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对辖区内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扶持。通过市场开发运作,将非遗转化为现代文化品牌,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文化传承开拓创新
一米多高的滑轨显示屏缓缓向前滑行,长芦的故事开始了——时空交错,展示墙上记录着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屏幕里讲述着今人的感悟与传承。在长芦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通过现代科技,可以详细了解每一个非遗文化项目。工作人员介绍,每到周末或假期,这里都会吸引很多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前来参观。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为此,长芦街道一直在开拓创新。近年来,街道推进非遗项目进课堂、进校园,与玉带实验学校合作,组建了“留左大鼓”“湾北小马灯”“长芦龙灯”等多支少儿表演团队,做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组织开展长芦街道非遗民俗文化周活动,上线趣味游戏“方巷人走北贺新春”,一上线便引爆了朋友圈。
“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文化建设对全街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10周年的新起点上,长芦街道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动文化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以传承和创新为路径,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以文化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