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产业协同创新跑出加速度
2021-08-27 09:35:33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我们自主研制的‘6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自2015年交付给上海某研究院运行至今,验证性能稳定,得到了上海方面的一致好评。”聚焦要素集聚共享,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高地,苏州高新区辖区内企业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漂亮成绩单。

  作为高新区土生土长的制造业企业,东菱公司的创新发展只是高新区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主动对接上海,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产业创新活力迸发。

  企业“走出去”市场认可度高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优势,不断加大产学研用步伐和科技创新力度,作为辖区国企苏高新股份的下属公司,东菱公司一直在奔跑前行。

  东菱公司的“60吨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是由东菱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该系统从2015年5月交付给上海某研究院使用以来,圆满完成了该单位多个大型航天器项目的可靠性试验,也因此获得了客户单位的高度评价。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还为上海某单位建设了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测试试验平台,开发了一批专用测试设备。同时,根据客户提出的各类测试需求,积极探索创新研发课题,研发多款测试设备,为其积累试验经验、改进型号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希望可以为区域制造业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东菱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动作”不断共筑强劲增长极

  加速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在高新区,除了企业积极走出去,超前布局下好先手棋,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动作”接连不断。

  今年4月,高新区与上海电气、创元投资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强化产业协同,开展智能化改造方面的合作。

  去年11月,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两方联合共建的万向区块链苏州研究院成立。研究院依托苏州经济与产业发展优势,以万向区块链的技术积累与行业生态资源为支撑,聚焦产业赋能、技术研发、生态聚集以及合作交流四大板块,建设成为面向长三角、领先全国的区块链科技企业。

  去年9月,高新区在上海举办投资推介会,22个总投资382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包括北斗+5G&AIOT应用测试服务产业社区、百度VR(苏州)赋能中心等。签约项目涉及医疗器械、5G通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生产制造领域及高端服务业领域,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影响带动力强。

  “创新发展、产业先行。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员,我们只有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力争在产业规模及结构、产业技术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搭好上海及浦东开放发展‘快车’,落实苏州开放再出发战略,才能在‘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方文浜表示。

  找准发力点激活创新生态

  目标明确,要跑出协同创新“加速度”,苏州高新区的发力点在哪?

  优化产业链布局,高新区明确将充分利用张江高科技园区以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漕河泾开发区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等产业的创新优势和外溢效应,突出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努力打造上海高端产业承接、集聚发展基地,实现苏沪产业发展互惠共赢。同时,高新区还加强与上海绿色技术银行和上海虹口绿色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联络,就推进绿色产业规划、实现绿色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构建产业合作载体和平台,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之举。为此,高新区抢抓上海建设全球技术交易大市场和国际化开放型创新功能平台契机,全面鼓励区内龙头企业、大院大所与上海相关单位展开科技创新合作攻关。在这样的背景下,辖区的江苏医疗器械产业园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启深度合作、成果转化对接;华东理工大学苏州研究院、赛伯乐工业互联网苏州创新中心、绿色技术银行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等一批跨区域创新平台落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高新区不断擦亮长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第一日资高地”新品牌,围绕“日资高地”攀登“日资高峰”目标,引入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日资企业,截至目前,区内日资企业已有615家。推进与日本各类机构的合作对接,加快“中日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苏州中日创新谷”两大平台品牌建设,推荐“中日创新谷”项目拟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狮山商务创新区与上海北斗西虹桥基地以项目合作为切入口开展产业对接。

  “下一步,高新区以更优质的服务、更活跃的创新、更包容的生态,与上海携手共进,与全球企业合作共赢,打破区域限制,谋求协同发展,争当高质量发展新标兵,奏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华美乐章。”方文浜表示。

标签:
责编:王慧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