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捷携新著《时间投下的诱饵》做客栖阅大家讲堂
2025-08-04 18: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8月2日,省作协副主席、作家、画家丁捷携新著《时间投下的诱饵》走进栖霞区“栖阅大家讲堂”活动,以“清凉之游”为主题,为读者带来一场精彩的分享会。

丁捷首先为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十岁左右他开始阅读小说和诗歌,一次渡过长江时模仿毛主席诗词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在姑父家收获了一顿红烧肉作为“稿费”,并从此爱上了文学。初中、高中时期不断阅读和写作,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宣传工作、企业高管、纪检工作,也参加过援疆……职业的变换不但没有为创作带来阻碍,反而促成了人生阅历的增长,并为文学体裁和题材的不断拓展提供了支持。由于工作的原因,丁捷时常出差,在许多人看来,没有大块的时间意味着缺乏创作的条件,其实不然。他为大家展示了《白话胶囊》这本全部以碎片化语言组成的作品,以及差旅途中在酒店信封、明信片上成就的画作——在人到中年各种生活琐碎接踵而至的时候,用时间的边角料进行文学与绘画的创作,反而成为“烦恼人生”一副最好的“解药”。

谈到创作的跨界,丁捷表示,自古以来,中国艺术精神里的精髓就是融合。他讲述道,在企业工作时,作为一个文人本来是做经营相关工作的,但却被领导安排从事纪检工作。然而,这样的跨界,七年间却让他见识到了许多的故事,最终成就了如今常年位居畅销榜前十的反腐纪实文学作品——《追问》。在援疆工作中,他以自己在新疆伊犁哈萨克民族地区工作的经历为背景,创作了《约定》这部散文集,记录下自己通过文化援疆实现精神升华的过程。在他看来,同一支笔可以写出《依偎》中爱情的的郁结和浪漫,也能画出赛里木湖畔所见的苍茫与温馨,这就是文人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跨界。

谈及写作与绘画的关系,丁捷认为:“最美的文章带有淡淡忧郁,绘画则传递轻松愉悦”。因为深刻的文学需要承载生命的重量,作家通过文字来宣泄心中的郁结,通常抑郁而敏感,非常容易出问题,而绘画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快乐的。所以于他来说,两者交替进行能够让文学创作中沉默、压抑的心灵得到拯救。同时,在艺术创作的层面上,新著《时间投下的诱饵》也给出了答案:诗句与画作结合,构建了“线相宇宙”的审美空间。正如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所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文章水墨各司其职。

互动环节中,丁捷还耐心回答了现场读者关于“《时间投下的诱饵》创作经历”“在法国参展相关画作的创作思路以及法国方面的评价”等提问。他的分享,让读者认识到绘画、文学与生活之间的深刻联系,并对其新作《时间投下的诱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悉,“栖阅大家讲堂”是栖霞区2023年以来重点打造的阅读活动品牌,已陆续邀请了60余位名家、大家来到栖霞,走进栖霞区图书馆与市民共读好书、分享心得。欢迎广大市民关注“南京市栖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获取最新活动信息。(乔衍)

标签:
责编:赵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