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行业专家 ——国网江苏电科院青年劳模张晓琴的故事
2020-08-06 12: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弓新月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有这样一位姑娘,外表靓丽、身材高瘦,看上去略显柔弱,然而工作起来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变电站现场她身手干练、搬拿扛跑不在话下,项目创新时她思维活跃、攻关创新敢想敢拼,各项活动中她热情参与、自信务实相得益彰,工作仅6年时间,30岁的她已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获了包括“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及其他省部级职工创新奖励5项,制修订电力行业标准8项,她便是国网江苏电力的青年员工——张晓琴。

张晓琴

热爱,变身技能专家

2014年7月,张晓琴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进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电力用油气检测工作,一下子从理科学霸沦为了对电力系统一无所知的“小白”,她却凭着一股子较真劲,有空就跑到单位220千伏实训变电站,将看不懂的设备拍下来请教同事。遇到书本难以理解的原理,她就从网上找视频学习或问师父。从变压器结构、原理到各项试验检测,她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吃透,对电力设备有了系统的认识。

电力一线工作非常辛苦,别的女孩子不愿去,张晓琴却当作自己提升的宝贵机会。2016年,特高压泰州站首批六氟化硫气体进站时正值七月,现场地表温度40摄氏度以上,张晓琴负责六氟化硫气体验收,五大三粗的糙汉子中间常能看到她滚着100多斤重的钢瓶的身影,提前两天就将该批次气体验收任务顺利完成。特高压东吴站启动调试时,处在梅雨季节,凌晨五点钟她在现场取样,暴雨如注雨水顺着她的安全帽不断地留下,她丝毫不顾及身上已湿透,第一时间完成试验,为设备提前投运抢得时间。

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热情下,张晓琴从生产支撑、技术监督、故障分析等多维度工作中迅速入行、成熟,两年时间便成长为江苏电网油务员培训老师,获得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她还是团队国家科技进步奖申报团队的核心成员,助力师父收获了油气检测专业首个国家级科技奖励,这也为她后续开展各项职工创新打下了扎实基础。

创新,展现青年新作为

今年2月中旬,特高压泰州站运维人员发现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显示某变压器绝缘油中溶解气体有异常增长,要在以前核对数据要把油样送到200多公里外的南京,由电科院专业人员检验。“幸亏在年初,电科院为特高压泰州站部署了网络化色谱智能管控系统,按下开始键,结果很快出来了。”运维人员介绍。

张晓琴

这套省级网络化智能管控系统正是张晓琴负责构建的,系统上线运行后做到了样品的全自动分析,最大程度避免了人为操作误差,成功将各实验室比对误差由20%降低为5%,全面提升实验室离线色谱检测精度,更好地支撑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围绕一线生产的痛点、难点,这几年,张晓琴秉持攻坚克难的精神,不断地开展科技创新,研发的六氟化硫现场一体化检测技术,实现了六氟化硫9项分析指标的现场化、一体化检测,将检测时间由原来的18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发明的绝缘油中含气量现场检测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现场开展检测,改变了以往必须将油样带回实验室才能检测的模式。

“紧密围绕电网发展方向,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助力一线生产难题的解决。”在这样的信念下,张晓琴创新成果不断涌现,5项成果获评省部级职工创新奖励,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

爱心,谱写奉献华章

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她,是单位电博士党员攻关团队的积极分子,热心参加各类公益。针对儿童触电意外事故频发的情况,她化身志愿老师,为江宁一所小学的同学们送去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电力科普课堂”,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学会安全用电。新冠疫情期间,张晓琴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冲锋一线,但她却在单位开始值班后,第一时间守在保电一线,为百姓们守护好用电的大后方。此外,还积极带动身边的党员同志捐款捐物,用于支持疫情防控。江宁区的“婷婷幼儿园”是一所特殊学校,每当单位组织送温暖活动,都会看到张晓琴的身影,为小朋友们表演节目,跟他们一起做游戏,给他们带去爱心礼物……2018年成为年轻母亲的张晓琴,她用自己的怀抱给予更多小朋友们关爱与温暖。

她还是“党支部委员”、“新闻工作者”,在本职工作之外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策划新闻题材,有力发挥党建领航和新闻宣传在安全生产、技术支撑、科技创新中的协同作用。电科院工作本就繁忙,额外的身份让张晓琴经常在单位加班到九十点,她却从没叫过苦、喊过累,取而代之的是她奉献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

走近张晓琴,我们看到了她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甘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她用成绩证明着“滚滚后浪”的智慧,用行动诠释着青年劳模的“担当”,向我们展现着新时代女性的独特风采。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