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一对50年老闺蜜结伴登记捐献遗体
2021-03-10 14:30:00  来源:常州日报  作者:芮伟芬 韩一宁 刘秋珍  
1
听新闻
 

“签完字后,感觉浑身轻松,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昨天下午,溧阳人张国英开心地告诉记者。3月5日,她和好闺蜜赵云娣一起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了字,将在百年之后捐出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所用,并相约捐献眼角膜。

张国英今年70岁,赵云娣69岁。昨天下午,两人相约在张国英家聊天,说起各自家人对自己捐献的态度,两位阿姨都说,儿女有点舍不得,不过都同意了。“我就跟他们说,人死不过一捧灰,留下点有用的东西,能够救一些人,多好啊!”赵云娣说。

两位阿姨都住溧城街道清溪路社区煤建路71号,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我们俩可有缘份了:同一天结婚,嫁到同一个村,都有一儿一女,家里拆迁后,搬进了同一个小区的同一幢,50年来一直无话不说。现在,又一起登记捐献遗体。”两位阿姨对望了一眼,笑着说,“你们年轻人不是有个新名词叫‘闺蜜’么,我们就是50年的老闺蜜,三观一致。”

捐献遗体这件事,张国英已琢磨了6年多。拆迁前,她住在溧阳横口,以务农为生,丈夫在城里做搬运工。“我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有些人生病了,需要器官移植,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器官,最后失去了生命。我就想:百年后把遗体捐出去,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自己的生命。”张国芳说,虽然自己读书不多,但父亲是小学校长,也是老党员,从小就教育子女,长大后一定要为社会作贡献。

这个想法,与好姐妹赵云娣不谋而合。赵云娣说她是个很有福气的人,拆迁后分到了房子,每月还有700多元养老金,不愁吃穿,儿女听话懂事。“我有严重的腰椎盘突出症,动了两次大手术,要不是现在医学发达,老早就没命了。我就跟家里人说,我捐献遗体作贡献,你们应该感到光荣,这是做好事。”

一场急病,加快了张国英捐献的步伐。去年11月26日,她突发心梗,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了6天,多次被下病危通知书。“等我醒来后,我就想,要是我就这么走了,没有完成心愿,那真是太遗憾了。”张国英说,春节过后,她和赵云娣商量好,一起来到溧城街道清溪路社区,了解志愿捐献遗体器官事宜。

得知两位阿姨的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帮她们联系了红十字会。3月5日,溧阳红十字会、妇联工作人员来到清溪路社区,为她们举行登记遗体器官捐献仪式。

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两位老人在《常州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了名,并在捐献角膜一栏打了勾。“前几天我看到新闻说,北京有位教授97岁还捐献角膜。我的眼睛也很好的,能捐的我都愿意捐。”张国英说,捐献遗体、器官能帮助医学更加进步,自己有用的器官还能帮助需要的人,一举两得。

签下名字后,两位阿姨不约而同地表示,能和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完成心愿,非常开心和激动。“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大家忌讳比较多,我就想带个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赵云娣说。

记者了解到,常州从2006年起开展遗体捐献登记工作,截至昨天,全市登记捐献者811人,成功捐献84人,其中溧阳登记48人,成功捐献6人。捐献者中以老人居多,其中不乏夫妻捐献者。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