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塘、良田已成雏形。 日升供图
圩堤在一截一截延伸、交圈,良田在一方一方增高、扩大……连日来,在兴化市戴窑镇窑南村千亩低滩田上,随着众多挖掘机、运土车的作业,一幅荒滩、乱地蝶变生态园的图景日益显现。
“这是戴窑镇千亩低荒滩改造项目。”窑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银说,项目主要建设集渔粮游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大公园,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项目分两期打造,一期工程包括2座圩口闸、3.1公里圩堤土方,以及700亩大鱼塘和300亩良田,4月底全面完成;二期工程主要包括生态园景观绿化、圩堤沥青路面浇筑等。
低荒滩位于窑南村南部,原是苇荡、沟壑、乱地,面积1000多亩。上世纪80年代,村里在基础较好的地带开发成一方方零散的小鱼塘,每口鱼塘面积10多亩,共300亩左右。但由于地势低、易水淹,零散、无规模,无排灌、电力配套等诸多问题,鱼塘在初始承包的村民手里低效养殖并转来转去,承包村民没有收入,村集体的租金也成了纸上的“大花饼”。尽管每亩年租金已涨至150元左右,但相比较周边鱼塘发包每亩单价千元以上的价格明显低下。
窑南村濒临镇区,有600多户,全村除了这片低荒滩,仅有800多亩农田,村集体收入七拼八凑不足20万元。
2019年起,村里决定在千亩低滩上做文章。曾尝试对外租赁开发,因为投入太大,有开发意向的商家一到现场就打退堂鼓。
村两委会便向镇里提出开发千亩低滩的报告,获得支持。在镇里支持下,镇政府编制了窑南村千亩低滩田改造项目规划,得到上级批准,获得泰州市级扶贫资金240万元、兴化市级帮扶资金120万元。2021年1月,由镇村两级组织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工作专班成立并启动开发。在村民的支持下,村里收回了项目区发包的鱼塘,迁移了500穴土散坟,拆迁了破旧房屋。2021年5月,施工队进场施工。
“圩堤(路基)宽8米,鱼塘负下0.5米。”3月29日上午,项目专班工作人员、镇水利站站长陈义手执钢圈尺,测量着工程的相关参数。为确保工程质量,陈义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巡查监管。陈义介绍,8米宽是路基,两侧还有3米宽的青坎,路基上浇筑沥青,青坎上栽植景观树木,届时可供人们开车或步行游览;路基内是大水面鱼塘和良田,大水面约700亩、良田300亩,通过2座圩口闸沟通外河水系,确保旱能灌、涝能排;位于北部的是30米宽的绿化大通道,将栽植各类景观树木、设置休闲观光凳椅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低滩开发项目把新增良田列为首要目标,项目规划中特地将新增良田置于离村庄近、易种的西北部。开发前,这片低滩有耕地保护红线面积100亩,主要分布在零散的坟地。通过此次开发,形成了300亩连片的高标准良田。
“目前,经济效益已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周银介绍,按目前市场价计算,700亩的大鱼塘,年亩租金至少1200元,就可获得84万元;300亩良田,年亩租金1000元,可获30万元,合计达114万元。此外,改造300亩良田还可获得上级不低的奖补。一期工程,项目投入需500万元,泰州市、兴化市两级支持资金360万元,亏空140万元,通过项目一年的运营可实现补亏。二期工程预计投入近300万元。撇开改造良田的奖补不算,再经过2年的项目运营即可回本。届时,窑南村将一举改变“穷村”的面貌。
“窑南村开发的千亩低滩,将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镇区的生态大公园。”戴窑镇党委书记沈浮表示,大水面和良田将实行生态种养,生产高品质的鱼产品和稻米,同时,在大水面设置若干座垂钓台,增加其休闲娱乐收入。今年,镇党委还将围绕市镇两级“旅游+”发展战略,进一步将窑南项目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效农业发展综合体,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