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产才融合构筑创新高地
2023-08-21 09:34: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8月18日,资本市场“张家港军团”再添“芯”星。

随着上交所内钟声响起,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张家港市实施人才企业上市“攀峰计划”行动以来第二家在“科创板”上市的领军人才企业。一直以来,该公司专注于智能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芯片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7.52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工程建设等。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坚持产才融合,构建协同创新圈,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是张家港奋力营造“近悦远来”一流人才生态的远大志向。

近年来,张家港积极创新探索与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基础产业相互衔接的引才体系,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融合聚变,让人才活力充分涌流,加快建设人才集聚洼地和产业创新高地。

“一链一策”构建招才引智强磁场

“我想让‘中国芯’在世界芯片中占据一席之地!我们一直在追光,张家港就是一处闪亮的光源。”接受记者采访前,孙雷蒙刚从武汉赶到张家港,两个城市之间来回跑,已成为他工作生活的常态。而与张家港的结缘,还要从2019年说起。

当时,孙雷蒙已经在武汉光谷创办了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迅猛发展,急需向外布局产业基地,实现量产。正在这时,一场大赛走进他的视线。

2019年,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际第三代半导体专业赛长三角赛区决赛在张家港举行,孙雷蒙带领团队在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一等奖。

“这里集聚着国内光电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可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产业配套和市场空间。”在孙雷蒙这样的创业者看来,特色半导体产业是张家港重点打造的四大产业创新集群之一,更是其中人才密度最高的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张家港拥有200余家特色半导体企业,超80%获得人才专项扶持,几乎涵盖半导体全产业链条。去年,张家港以特色半导体产业作为人才政策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发力点,启动特色半导体产业人才“筑芯计划”:在人才激励措施方面,为特色半导体产业企业定向配给资助名额,最高给予15万元薪酬补贴;在创新创业扶持方面,开辟特色专场评审,较常规评审入选比例提升30%,给予创业类项目资助最高600万元,创新类项目资助最高150万元,力争在3年内引进300名半导体产业优秀人才。

依托产业链激活人才链,“筑芯计划”给出了答案。如何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引才强势,“引才图谱”也划出了重点。

张家港市创新构建“图谱式”引才模式,绘制“产业上下游企业、企业人才需求、合伙人‘朋友圈’”三张图谱,开辟产业链式、精准型和合伙制引才新思路,将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转化为城市招才引智的不竭动力。

张家港还聚焦冶金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智能高端装备、高端纺织等4条传统优势产业链,以及新能源、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等4条新兴领域产业链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评审,通过“一业一策”“一产一策”“一链一策”,强化资源整合,形成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机联动、无缝衔接。

“精准出台与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基础产业相互衔接、梯次合理的引才政策,加快人才链向产业链、创新链布局,充分发挥人才企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让产业优势更优、亮点更亮。”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产才“嫁接”激活创新创业动力源

在沙钢码头,工人们正在将一卷卷镀锡板打包装船,运往世界各地。“在国际钢铁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镀锡板的吨钢利润仍然可以达到800元以上,是沙钢当之无愧的拳头产品。”沙钢集团总工程师黄久贵自豪地说。

为加快推动产品结构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沙钢集团2014年建成冷轧镀锡板生产线,却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打开市场。

2017年,在冷轧板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专家黄久贵来到沙钢后,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解决了困扰沙钢和镀锡板行业多年的附着力、缩孔和抗硫腐蚀等世界性难题,并通过抓冷轧质量一贯制管理和新产品开发,沙钢镀锡、硅钢、镀锌和普冷等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冷轧产品净利润由2017年之前的亏损提升到2022年盈利2.565亿元。

在黄久贵的推动下,沙钢还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通过政策引领、指标驱动、过程落地,掀起一场全员参与的科创风暴。2022年,沙钢获得专利授权454件,是2019年的6倍多,当年开发新品50余种,实现高品质钢销量1000余万吨,增加效益近10亿元。

企业是最具活力的创新主体,更有最适合人才施展抱负的创新土壤。

近年来,张家港变政府引才为企业主动揽才,开展“嫁接式”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举办“创新合作发展大会”,分产业链现场组织高新技术合作洽谈会、结对签约仪式等活动,把高端创新人才与本土企业捆绑在一起,有针对性地将科创人才的知识资源和本土企业的运营体系连接起来,以人才项目与本土规模企业的合作共赢,助力产业结构向上跃迁。截至目前,张家港市已有80余位领军人才与本土企业成功“嫁接”。

张家港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人才的“技术、视野、项目”和本土规模企业的“资金、场地、管理”优势互补,让引进的人才能全面发挥专长,为县域传统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转化科技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效力。

重才爱才构建产才融合“生态圈”

“我们来到张家港可以说是拎包创业。”说起在张家港的创业经历,东宝海星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贤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获评张家港市创新创业重大团队奖励3500万元,团队7名博士3名硕士的购房补贴有1100万元……

“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对于我们这样重设备、重资产的创业团队来说可谓是及时雨,坚定了我们扎根港城的信心。”2022年初,胡贤磊又带领团队创办苏州相华精密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手撕金属领域探索新的产业蓝海。

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背后是张家港重才爱才的真心实意——

一根“尚贤”热线让创新人才创业无忧:张家港依托12345便民服务平台开通“尚贤”人才服务热线,2个服务专席、30名政策专家和10名信息专员24小时在线,实现人才诉求快办、快结,助力构建港城人才发展“无忧”环境。截至目前,该热线共受理服务诉求近千件,办结率和回访满意率均为100%;

一条“绿色通道”让有志人才“有为”更“有位”:张家港创新实施“3+3”贯通提速机制,采取“产业转移、资本直通、企业认定”等“常规类”模式,为优质项目拓宽“绿色通道”,更增设“区镇专项、产业发展、专业园区”等“特色类”专场,不断健全“常规类+特色类”的领军人才体系,充分调动产业、板块、用人主体积极性,深层次推动科技招商和人才招引融合发展;

一次“拨投联动”给足创业人才满满安全感:张家港创新探索“财政拨款+基金投资”组合的人才项目“拨投联动”机制,根据人才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利用财政拨款、基金投资、财政拨款和基金投资组合的手段进行加码扶持,推动形成“资金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助力人才企业勇攀高峰;

一个“攻关联盟”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张家港根据产业实际搭建技术攻关平台,充分整合各类人才、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资本等创新资源,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持续放大创新资源集群效应。

在张家港创业三年的骥翀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宇告诉记者,为助力企业突破催化剂、膜等关键材料“卡脖子”技术,张家港牵头集结一系列氢能产业链上的技术创新资源,成立“氢能产业人才攻关联合体”。目前,该联合体已攻克了30多项技术难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建成了国内工序最全、产能最大、工艺最成熟的燃料电池金属板及电堆生产线,实现燃料电池电堆核心零部件金属双极板的冲压、焊接、涂层三大关键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付宇说。

从政策扶持,到人才服务,再到协同攻关,张家港产才融合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以求贤之心“谋”才,以环境之优“留”才,以筑巢之手“育”才,以创新之举“成”才,一系列走心实招推动港城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螺旋式上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