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系工程”,推动共治党组织建到小区、建到项目、建到街巷,通过在基层一线建强“红色堡垒”,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延伸服务触角,小区共治“全覆盖”
“环境越来越好,社区服务也越来越贴心了。”吴门桥街道双桥社区凤凰胥岸花园的李阿姨看着小区绿植郁郁葱葱、环境干净整洁、电动车摆放有序,倍感舒心。她表示,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小区共治党组织”建设。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以社区党组织为牵引,联合海棠先锋、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在全域165个小区中组建共治党组织,做到“红色堡垒”全覆盖。通过共治党组织加强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服务项目引领,不定期召开小区议事会,形成‘有事大家议、小区我来管’的工作格局,激活小区治理源头活水。在共治党组织的基础上,街道深化“红色物业”实践,打造“心·印象”“盛管家”“红凤凰”等一批典型物业党支部,以点带面,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当先锋”活动,凝聚小区治理合力。“物业成立党组织后,党员先锋冲在前,很多问题矛盾都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居民和物业之间的关系和谐多了。”凤凰胥岸花园物业负责人说。
激发治理动能,项目支部“善作为”
“昨天,我在小区走访的时候,看到6幢吕师傅家门壁上方有个大窟窿,关门稍微使点劲就有砂石掉下来,蛮危险的,咱们安防改造的师傅能不能帮着修一修。”近日,金塘社区“安改为民行动支部”召开议事会,支部党员崔云林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面对面提交给了施工方负责人沈工,安全隐患第二天就得到了彻底解决。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在安房改造、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征收、疫情防控等民生一线建强行动支部“红色堡垒”20余个,全力助推民生工程见实效。行动支部依托“海棠议事会”,定期就项目推进情况协商共议,并搭建平台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进度计划、反馈问题需求。金塘社区自“安改为民行动支部”成立以来,已收集安改建议14条,涉及墙体、单元门、报箱、绿化、停车位等十个方面。“通过党建支点听民情、汇民意、解难题,实现项目共议、共管、共解,不断探索和完善社区治理新模式。”金塘社区党委书记陈璐表示。而在内马路社区南环花苑综合整治项目上,近日居民和施工方都遇到了难题。因施工需要,小区业主的汽车暂时无法停放到原有停车位,小区整治的长远利益与居民停车的现实需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南环花苑项目行动支部”迎难而上,努力挖掘并协调周边亲水吴门党群中心、南环菜场、汇邻中心等资源场地,连日奔波为120辆私家车找到“新家”,妥善解决了小区整治期间的停车难题。“行动支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实实在在把好事办好,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内马路社区书记金枫说。
融入便民生活,街区共治“有温度”
“汇邻广场周边多了不少海棠指路牌,上面清晰地标出了小区的楼幢分布,还有卫生间的位置,给我们送快递提供了很多方便。不少商店也张贴着‘小哥歇歇角’‘暖新示范商家’标识牌,我们可以进去喝水、歇脚,感觉很温暖。”顺丰速递小哥缪志荣说。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围绕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融合多方资源打造街区共治党组织,组建“汇邻花开”街区共治党支部,通过条块互通的微网格管理模式,实现无死角、全天候、零距离的街区服务管理目标。“汇邻花开”街区共治党支部自成立以来,深入推进“红韵商圈”建设。围绕居民老龄化、新苏州人聚集的特点,印制“汇力南环”便民服务卡,将周边开锁、电梯维修、老年人用餐、车辆救援美容等各类服务信息送到商家和居民手中。
围绕汇邻广场商家集中、快递外卖业繁忙的特点,打造“小哥友好商圈”,增设海棠指路牌,推出小哥歇歇角、暖新示范商家,为小哥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围绕居求生活需求,打造“旸园会客厅”架起连心桥,深化“开心理发屋”“家电诊疗室”“橄榄绿聊天吧”“晓燕姐帮你忙”“金牌律师在身边”等服务子品牌,为居民和商家提供常态化、个性化服务。
下一步,吴门桥街道将以更实的举措、更暖的服务推动党建“根系”向基层治理深处生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与发展优势,使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相融共促、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