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绘现代化新图景”从城市工作会议新要求解读乡村建设政策演变及趋势
2025-07-21 14: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本次会议强调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推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提出了城市现代化新路径。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全面理解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如何推动乡村与城市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城乡院公司聚焦近十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从城乡关系、创新驱动、宜居宜业、美丽生态、韧性安全、文明善治、智慧赋能七个维度,系统梳理乡村政策演变历程,探寻城乡现代化发展的协同路径。

城乡关系:从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到城乡融合发展与要素自由流动

2014-2017年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破除政策壁垒,先后提出要“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2014年)“研究起草并以中办国办文件印发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2016年)。2018年之后,强调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城乡融合发展,提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2021年),“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2022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2024年)。

创新驱动:从农村产权制度创新到科技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2014-2019年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逐步推进农村各类机制、制度创新改革,从“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方式”(2014年),到“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5年),再到“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2020年后,除了持续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外,逐步强调科技赋能和数字赋能,先后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0年),“强化农业科技支撑”(2021年),“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2022年),“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23年),以及“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2024年)。

宜居宜业:从基础设施补短板到实施人居环境提升与乡村建设行动

2014-2017年,强调要补齐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先后提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2014年),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2017年)。2018-2020年,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后强调要“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2018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19年),“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0年)。而2021年以后,开始推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明确“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2021年),“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22年),“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2023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4年)。

美丽生态:从农村污染防治到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绿色发展

2014-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减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逐步退出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2014年),“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16年),推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2019年)。2020年之后,开始明确“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2021、2022年),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2023年)。

韧性安全:持续贯彻粮食安全政策,逐步强调农业产业链安全与农业应急管理

“粮食安全”贯穿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始终,先后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14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2015年),“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2017年),“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2023年)等。2019年以后,逐步强调农业产业结构安全,提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19年),“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2021年)。近年来,围绕着抗风险需求,进一步强调要“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2023年)以及“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2024年)。

文明善治:从单纯的移风易俗到全面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2020年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要“开展移风易俗行动”(2017年),“治理不良社会风气”(2018年),“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2020年)。2021年以后,强调要“赓续农耕文明”(2022年),“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2021年),“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移风易俗”(2024年)。

智慧赋能: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向智慧赋能乡村农业发展

2017年,会议提出“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2020年以后,开始逐步强化农业智慧化生产和乡村管理信息化,例如2022年,提出“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十年乡村政策演进,反映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和对城乡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从破除二元结构到追求融合发展,从保障基本生存到追求美好生活,从传统农耕到智慧赋能,乡村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现代化转型。这份转型与城市工作会议擘画的现代化城市体系蓝图,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两翼。

标签:
责编:赵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