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涛等做客栖阅大家讲堂,分享新书《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顾颉刚》
2025-07-27 16: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7月26日,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卫威,文学博士、学者、作家朱洪涛,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捷走进栖霞区“栖阅大家讲堂”活动,以“史学家的文学情怀”为主题,围绕着朱洪涛新著《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顾颉刚》,为读者带来一场精彩的阅读分享会。

朱洪涛介绍说,首次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读到顾颉刚的文章,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这个作者的文字非常好。之后就找了他的日记来读,其中关于在燕京大学烧烤场景的细腻描写、记录朋友交往时的真情流露,让自己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超越学术的文字表现能力,可以说是一位颇具“作家气质”的史学家。朱洪涛还特别讲述了顾颉刚和“老对手”鲁迅的一些往事——尽管两人存在分歧,但顾颉刚依然对鲁迅的小说给予了肯定,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顾颉刚对文学价值的敏锐认知。

沈卫威表示,《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这套书,包含顾颉刚在内目前共选取了100位文化名人。这些名人传承了中国2000余年的文脉、见证了江苏2000余年历史的发展。顾颉刚作为胡适弟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史学家,其著作全集达到了62本,在国内目前位列第一。在其一生的研究中,胡适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其中顾颉刚两个最重要的观点:一是研究历史要用历史的研究方法;二是中国的古代历史是层层累积造成的。这促使顾颉刚通过逆向追溯的方式进行研究,他大量研究民间儿歌、山歌等文学性素材,编辑《吴歌甲集》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样本,既保留了历史的真实,也彰显了“史学家中的文学家”特质。

陈捷指出,顾颉刚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是1949年前第一批院士,尤其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有人间情怀的学者。在他的历史研究中,始终坚持胡适所提出的“历史研究需科学思维与想象力相结合”的观点,这样既确保了历史真实,又为史料赋予了时代精神,并且这些观点在之后的西北农村考察中得到了真实的实践。陈捷以自己在朱洪涛新书中看到的两个材料举例:一是顾颉刚调查中发现一户人全家只有一条裤子,家里找不出一件11世纪后出现的“新东西”;二是顾颉刚在农村参观时,当地一位居民递给他一块冰糖,请他吃了之后,为当地建设一所学校。陈捷认为,书中这样的故事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顾颉刚,不仅凸显了他作为一位历史学家的科学理性的精神,也表现出他作为一个学者对人、对社会的人文情怀。

在讨论顾颉刚和朱洪涛新书之余,三位老师还为大家讲述了一些顾颉刚的生平事迹,比如在30年代顾颉刚在燕京大学就职时,怀抱一颗“公心”,即使自掏腰包也要坚持启蒙民众。还有顾颉刚一生中与鲁迅因为地域偏见和学术观点所产生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引发的一些往事,等等,让大家心中顾颉刚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起来。之后,他们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回答了“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顾颉刚》与之前的一些‘顾颉刚传’有什么区别”等等问题,让大家对《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顾颉刚》这本书,对顾颉刚这个人物,以及他对史学、文学进步所作出的贡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据悉,“栖阅大家讲堂”是栖霞区2023年以来重点打造的阅读活动品牌,已陆续邀请了60余位名家、大家来到栖霞,走进栖霞区图书馆与市民共读好书、分享心得。欢迎广大市民关注“南京市栖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获取最新活动信息。(乔衍)

标签:
责编:赵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