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走出新“稻”路
2022-08-03 09:06: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记者 朱旖旎 通讯员 朱利虎  
1
听新闻

“喳、喳喳喳……”随着朱法祥声声召唤,稻苗下的麻鸭纷纷“默契”地探出脑袋,从四面八方赶来,扑闪着翅膀、摇摇晃晃地游上了岸,它们快活地挤作一团,嘴里还“嘎嘎嘎”地欢叫着,看似笨拙又可爱。

朱法祥是栖霞区龙潭街道南中村的种粮大户,8月2日下午5点40分,他如往常一样,“定时定点”站在稻田边,一手拎着一只白色塑料桶,另一只手从桶里抓满一把小麦,吆喝着让麻鸭们速来“干饭”。

“这批鸭子已经养了快一个月,熟悉到不用吹哨,我喊几声它们就来了。”作为一名“麻鸭饲养员”,朱法祥已经有了3年经验。3年前,南中村充分挖掘稻田种养潜力,通过“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500亩的稻鸭混养基地里,满坪青青禾稻生机盎然,稻田间的条条水沟中,2000只麻鸭在自由“嬉戏”……“我们在秧苗插到大田20天后,开始投放三周龄左右的雏鸭。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既能减少化肥农药的公害,还能实现鸭促稻长、稻促鸭肥的良性生态循环。”南中村党委书记俞华介绍,基地充分利用稻田水环境,放养麻鸭与水稻同生共长。放养的麻鸭充分发挥了“杀虫禽”“除草禽”的作用,以生态方式除草、捉虫、施肥,减轻水体和土壤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水稻有机化程度,使得大米的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鸭子属于杂食性动物,生性活泼好动,我每天早晚各喂养一次小麦,其他时间它们还会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这样就不必使用除草剂和农药了。”朱法祥站在稻田边、鸭群旁,算起了“生态账”:秧苗播种约20天后,他将15元一只的鸭苗放养到稻田里;养足3个月后,肉质结实、营养丰富的稻田麻鸭便能以100元一只的价格走向市场;养殖过程中,麻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没有了化肥、农药,不仅改善土壤和水质,每亩还能节约500元的成本;在田间活动的麻鸭又能有效刺激稻秧生长,亩产量提高至1200斤,每斤按1.8元价格计算,生态种植会比过去常规种植每亩年增收1600元以上。

稻鸭共生,走出“一田多收”的新“稻”路。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中村村民,58岁的朱法祥管理着基地内100多亩田地,从早些年的“种粮糊口”转变为如今的“种粮致富”:“我现在一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了,比以前提高了4万多元,谁还能说种粮不挣钱?”

湛蓝的天空,晚霞铺染。片片金黄包裹着满目绿浪,阵阵“嘎嘎”声和嬉闹的拍水声热闹了黄昏临近的稻田,一幅“稻在水中长,鸭绕稻边游”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画面映入眼帘。望着长势喜人的稻苗以及稻田边伫立着的稻草人和温馨鸭舍,朱法祥嘴角挂着止不住的笑意,“你看,这稻行间无杂草,池水清澈,一定又是丰收年!”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