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国家统计局海门调查队统计结果显示,海门区夏粮收获面积31.95万亩,产量共计1.531亿斤,产量同比增长3.1%,夏粮交出“丰收答卷”。“政策帮扶到位,专家定期‘问诊把脉’,都是我们种粮人的‘福音’。”余东镇稻麦种植户左小勇如是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一直以来,海门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的最主要抓手,实施先土地平整、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使小田变成大田,规模连片程度提高,泵站、涵洞、机耕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截至2021年底,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49.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2.4%。“地平整、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渠通畅”的高标准农田初具雏形。
去年以来,海门区在全省率先实施“集中代建”及“标后管理”模式,统一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与水平,同时,利用地方增加投入资金和社会资本,强化平整区域耕地质量监测、土壤改良、有机肥合理增施。在此基础上,海门区全力号召新型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稻麦轮作,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全程机械化水平和耕地利用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不仅要向土地要粮,更要向科技要粮。今年,海门区聚焦提升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水平,为粮食生产插上了“科技翅膀”。深入推行粮食稳产提质行动计划,攻关粮食高产增效创建项目,促进粮食稳定安全生产。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度规模种植,建立订单种植基地,目前,全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占比超95%。提升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投入插秧机114台、植保机309台、联合收割机400台、8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542台,全区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减肥减药结合、绿色高产同步,全面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新增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基地)8个。完善粮食储备管理机制,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增强粮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区域粮食市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