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水生态价值转换的惠民新路
2021-12-29 11:16:00  来源:南通日报  作者:通讯员 臧靓 记者 黄艳鸣  
1
听新闻

冬日午后的通州区刘桥镇凤王河边,碧水映绿鱼欢畅。谁曾想,两年前的凤王河还是群众掩鼻而过的黑臭水体重灾区。

近年来,刘桥镇以文明城市长效管理为统揽,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为抓手,不断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积极探索河道管护新模式,努力建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宜居新刘桥,大幅提升镇区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

依水而改,一河一策实行河道整治

“现在凤王河的环境真的好太多了,以前夏天我们都不敢开窗,味道太难闻。”家住凤王河边的居民顾红云回忆说。

由幸福竖河起至高家桥港止的凤王河全长约2.7公里,是刘桥镇三级河道。长期以来,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排致使河道污泥淤积严重,水体浑浊发黑,还不时散发着臭味,引得苍蝇蚊虫满天飞。

“多次清淤、调水引流都不见成效后,我们下定决心,投入530万元对凤王河进行综合整治。”刘桥镇党委书记陈建烽说。两岸拆违、疏浚扩挖、景观提升……经过两年精益求精的建设和因地制宜的改造,凤王河实现了从“臭水沟”到“生态河”的华丽转身。

凤王河的蜕变是刘桥镇河道生态治理的缩影。自2019年起,刘桥镇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对河道进行“一河一策”生态治理。刘新河5.3公里生态河道工程、英雄竖河5.61公里生态示范工程目前已施工完成,两条景观优美的沿河生态景观带出现在刘桥人民身边;截污纳管、水岸共治,九圩港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也已竣工;刘桥社区、苏池村、长岸村经过疏浚、整坡、水土保持、岸坡绿化等综合措施改造先后被评为水美乡村。

依水而兴,“以河养河”盘活生态资源

刘桥镇现有等级河道116条,总长217.65公里,沟塘4998个约1.5万亩。一级河道九圩港穿镇而过,与江海河、英雄竖河、幸福竖河、刘新河、新生竖河5条二级河道相交构成河网。

如此面广量大的水环境该如何治理?

刘桥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土地可以承包,河道能不能也试试‘包到农户’呢?”立足这一问题,刘桥镇创新思路将水面承包给农户养鱼,走出了一条“以河养河”做大生态“附加值”的循环发展道路。2020年,刘桥镇苏池村率先进行试点。

按照网格划分,苏池村将河道分段承包给农户,实行河道保洁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农户通过养鱼获利,享受“生态红利”的同时负责河道的日常保洁与管理工作。河水清洁适合鱼儿生存,鱼儿吞噬河内有害生物、富余有机物,进一步实现河道生态保洁,形成良性循环。一段时间过后,苏池村河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村居河道保洁费用也相应减少。

苏池村“以河养河”的成功经验迅速辐射其他村居。刘桥镇根据各村居河道的数量和实际情况,制定“以河养河”的方案,探索出镇级引领、村级投入、农户参与的“三联合”模式。截至目前,刘桥镇三四级河“水面发包养鱼,以河养河”覆盖率已达到80%,实现了河道“有人管、管长效、管得好”,全镇河道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依水而治,河长制促进“河长治”

作为一名“老河长”,刘桥镇苏池村宋卫民有这样的感悟:“起初,河长治河的确是靠一级抓一级的压力传导,到现在,巡河早就成为镇村河长的自觉和习惯。”

刘桥镇镇村河长严格落实每月巡河,形成问题发现、交办、督办、整改到位的闭环管理机制。无论寒暑,河边总有河长们逡巡的身影,通过坚持回头看,扎实向前走,持续巩固水生态,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推动河长制从“突击”变为“长效”。沿河群众纷纷表示:“看到潺潺清水从家门前流过,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以河养河”的基础上,刘桥镇充分发挥河长治河的引领作用。今年上半年,刘桥镇组织镇村两级河长召开“以河养河”现场会,集中投放鲢鱼、鳊鱼、草鱼等鱼苗8000余尾。12个村(社区)陆续组织党员示范户、村民组长、群众代表等召开村级现场会,分批投放鱼苗,进一步推广河道管护新模式。徐园村前进河今年共投放鱼苗50斤。

河长制从“制度”向“落实”转变,水环境从“一时清”向“时时清”转变,刘桥镇持续深化生态护河长效管理,将爱河护河的理念从始于心到践于行,走出了一条水生态价值转换的惠民新路。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