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淮阴区徐溜镇新园村的跃进河岸边,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工人们抢抓当前晴好天气,紧张施工作业。“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智能化的水利泵站。建成后,只需要在村里按下操作按钮,灌溉用水就能直到末梢农田,彻底解决周边农田的灌溉问题。”项目负责人李伟说。
跃进河两岸的水利泵站大多是10年前建设的,“年久失修,水渠不通,灌溉不畅。”李伟介绍,近几年来不少村民深受雨季涝、旱季干的困扰。“离河远,没有渠,放不上水啊。”蒋渡村五组村民戴家义深有感触。村里远离河流,用水全靠从邻近村的田里要,或是打口小井。“稻子不敢种,只能种些麦子、豆子和玉米。遇到下大雨,经常被淹。”戴家义说。
助力粮食增产,冬季农田建设正当时。眼下,淮阴区利用冬闲时间抓紧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去年以来全区对7.6万亩农田实施高标准建设,在徐溜镇就将有4.5万亩农田受惠。”徐溜镇副镇长姚月介绍。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一块块端方四正的田块、一条条新修的机耕道路、一座座跨渠桥梁桥基已初具雏形……一幅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蓝图正在绘制之中。截至目前,徐溜镇已平整土地1940亩,兴建17座泵站,修建田间道路52.37千米、防渗渠93.43千米、生产桥224座、渡槽91座、涵洞103座。“项目完成后,预计每亩耕地可年增产100公斤以上。”李伟介绍。
蒋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坤难掩喜悦,算起了账:“全村5000亩农田,近2000亩是旱田。高标准农田建成后,4个泵站将完全满足全村农田的灌溉用水需求。以后,旱田变水田,豆子、玉米变水稻,每亩每年至少多赚800元。新建的田间道路、生产桥,解决了村民的生产、出行问题。以前一下雨,泥地就烂,村民下田干活不方便,大型机械进不来,收割的粮食运不出。如今,灌溉难题解决了,田地标准高了,大户也就愿意来承包了,流转土地也会多起来,流转价格也会上来,村集体和村民都能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