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创业、2021年4月注册公司、一年已完成815万订单、合同到账300万。“大一下学期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与很多大学生一样,在家上过一个学期网课,不能做试验,就在家看文献,学习实验方法……”电话那头的女孩叫廖吉丽,是南京林业大学大三学生。
左一为廖吉丽
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生活节奏,但疫情却挡不住廖吉丽搞科研的脚步,反而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做实验。封校的时候,她每天起早摸黑,奔波在宿舍和实验室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反而让她有了更多观察与思考的时间。经过不懈地努力,廖吉丽和她的畜禽卫士团队研制出了能增强畜禽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这也是中国首款以田菁种子为原料的半乳甘露低聚糖饲料添加剂。
怀揣生工梦 笃定搞科研
高中就喜欢生物的廖吉丽如愿考入南京林业大学。大学一年级时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她和室友王欣妍共同进入了生物工程实验室开展科研。
刚开始,廖吉丽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工作。通过查阅文献,廖吉丽获悉,甘露低聚糖是目前已知的,能够增强动物免疫力的畜禽饲料添加剂,但在提取过程中易染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导师指导下,她开始了利用特定菌种降解物料生产甘露低聚糖的研究探索。
研究的过程是不断试错和摸索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出假设,去验证的过程。从发现了含有降解聚糖的特殊菌种,到寻找生产甘露低聚糖原料的不断搜索,这个科研小团队就像爱迪生寻找制作灯泡的灯丝原材料一样,先后尝试过玉米芯、秸秆、魔芋、芦荟等近十种物料,最终确定了田菁种子。
大的难关解决,新的问题又来:提取纯度不够,杂质多。团队继续埋头深耕,无数次的底物筛选后,终于找到了一种最适配比的复合酶,能够直接水解田菁种子,大幅度提高半乳甘露聚糖获得率。
斩获国赛金奖 申请13件专利
采访廖吉丽的过程,俨然就是记者接受科普教育的过程。说起田菁,廖吉丽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她还算了一笔账:田菁目前在国内产量高、分布广,目前市面上二次加工的附加值低,原材料田菁种子6000-7000元1吨,其产品田菁胶2-3万元一吨。如果从取材方便、价廉的田菁种子中提取甘露低聚糖作为畜禽饲料的添加剂,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然而甘露低聚糖的大规模机器生产,还面临提取浓度不够高、粘度太大、难以分离等瓶颈,改良机器更是困难重重。
廖吉丽拿出死磕到底的决心。设备不行怎么办?一个字“学”。从零开始学习CAD、建模,一遍一遍修改设计方案和图纸,创建出一种低粘度、高浓度的专有酶解工艺,设计了一种田菁子多齿转的专用、高效酶解装置,简化了生产工艺,大幅度提高生产中底物浓度,一下子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这个过程中,廖吉丽团队先后申请了13件国内外专利。
去年,尽管疫情形势出现了反复,廖吉丽和团队的伙伴还是克服困难,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并斩获本科生创意组国赛金奖。
与鸡鸭为伴 只为成果走向市场
研究成果应走出实验室,市场效果究竟如何?
廖吉丽与团队小伙伴来到相关工厂实习。他们自己上手使用低聚糖生产设备,了解生产所需环境,将一系列重要数据带回实验室。有了这番经历,她便开始独立开展中试,每日与鸡鸭猪等畜禽为伴。试验中,仔猪体重提高10%、腹泻率降低26%,蛋鸡产蛋率提高4%。
疫情防控让市场考察变得困难。但团队还是通过各种方式,先后考察了50多个养殖基地,将产品给农户试用。因为是新产品,有些农户和商家不敢贸然试用,甚至将她们拒之门外。团队就耐心讲解,一遍遍上门推荐。市场就这样慢慢打开。
边读书边创业 哪样都没落下
随着产品应用效果越来越好,创立公司并将成果惠及更多农户的想法在廖吉丽心中越来越强烈。2021年4月,廖吉丽牵头成立了江苏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大学便开始创业,这对大二女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公司刚成立时,主要是谈业务,抓生产,硬件问题没解决好,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流动。做项目,资金出去但不能回来,资金链就会断流。”王欣妍遇到了实验室里没遭遇的新问题。
没有资金就去拉,没有客户就去找,没有经验就去学。随着第一个订单的落定,80万的收入让团队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再后来,成功拿到300万融资。资金流日渐充沛。
“现在盈利,可之后该往哪走?大学生要走的路还很长。”廖吉丽说,很多大学生创业就是没考虑好盈利后的路,反而慢慢走向了失败。
谈及未来,廖吉丽表示,原本也想继续进修,但因公司发展需要,本科毕业后将全力运作。她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从起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现在的13人,未来还想吸引更多人加盟研发,把技术和工艺更精进一些,甚至还想把这个半乳甘露聚糖用于人类可以食用的食物中去,努力提高人的免疫力。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