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物种黄胸鹀在泰州频繁现身
2022-05-17 09:08:00  来源:泰州日报  作者:记者 熊珠琴 通讯员 王昌建  
1
听新闻

黄胸鹀在芦苇上嬉戏。 熊珠琴 王昌建供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就在这几天,大自然给泰州送来了礼物——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在泰州频繁现身。这是继青头潜鸭、东方白鹳外,泰州发现的又一珍稀鸟类。

黄胸鹀属小型鸟类,体长14厘米至15厘米,其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其胸部呈鲜黄(雄鸟)或淡黄色(雌鸟)。分布于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的平原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

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黄胸鹀和麻雀一样种群规模较大。随着人类的捕杀和生态环境的改变,其数量逐年减少。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黄胸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此次发现的黄胸鹀位于靖江市马洲岛。马洲岛地处长江中下游靖江段长江中心,区域内有未开发的湿地面积29.32平方公里。因为靖江市禁止在马洲岛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所以,该岛保持滩涂、芦苇荡等原生态风貌,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

据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专家团队介绍,黄胸鹀为迁徙过境的旅鸟。主要栖息于大面积稻田、芦苇地或高草丛及湿润的荆棘丛中,对栖息环境十分敏感,喜食植物种子。

在研究站的固定监控点之下,可以清晰看到黄胸鹀聚集成群,在麦地、芦苇丛中欢快穿梭、打闹,时而觅食、时而飞翔。此次发现,充分证明马洲岛生态湿地具有适宜黄胸鹀生存的环境,可以吸引黄胸鹀来此地栖息。

据介绍,近年来,泰州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泰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空间管控,建立监测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在繁育基地建设、湿地生态修复、生物本底调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去年6月开始,市生态环境局启动了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目前已调查到各类珍稀濒危物种60多种。新记录种类的发现和各类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表明泰州各类生物栖息地不断增加,全市生物多样性状况不断好转,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标签: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