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陋习,人人有责。你们放心,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党委号召,简办红白喜事。”近期,东海县平明镇马汪村三组居民马某因病去世,面对上门开展移风易俗宣传的志愿者,马某的儿子表示丧事从简,并主动签订了《平明镇移风易俗红白喜事新办简办承诺书》。“每逢一些重大节日,镇里村里就会开展一些农村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倡议我们移风易俗。咱爸生前也时常叮嘱我们要支持村里工作,丧事从简。”马某的儿媳说。不请吹鼓手、不大肆宴请,一切从简,不仅没有引来非议,反而受到村干部、左邻右坊的称赞,在居民中引起一定的反响。
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们逐渐摒弃了高额彩礼和繁琐婚丧仪式等陈规陋习,形成了崇尚节俭、简朴的新风气。与过去相比,村民们的负担减轻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移风易俗工作还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和村庄的和谐稳定。
破除陋习,传递文明新风尚
在农村,红白喜事往往存在着大肆操办、铺张浪费等问题。为了简化这些仪式,平明镇村干部积极倡导简朴、节约的风气,并出台多项措施,引导村民们采用简单、环保的方式来举行这些仪式。首先是建立丧事日报制度,每个行政村有专门的监督员负责监督、上报,镇里不定期进行抽查,对违规办事的情况进行通报;限制彩礼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于超出规定金额的,将对其进行公示和批评,对于多次违规的村民,将取消其参加文明家庭评选资格等;将群众关心关注的天价彩礼、厚葬薄养、重男轻女等问题纳入村规民约。如今,村规民约制定上墙,文明规范口口相传,凝聚起全社会除陋习、树新风的广泛共识。
示范引领,志愿服务展新貌
近年来,平明镇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等阵地,以“乡贤+志愿服务”为提升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组建以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东海好人、致富带头人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移风易俗主题活动,掀起志愿服务新热潮。村民每逢婚丧嫁娶,乡贤志愿者便“一马当先”,充当起了劝导员和得力帮手,久而久之,邻里关系变得紧密,群众也养成了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如今,越来越多的乡贤投身家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乡贤+志愿服务”模式全面铺开,文明新风沁润人心。同时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宣传、文艺汇演、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面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理念,树立和谐社会新风尚。
产业带动,“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平明镇改“堵”为“疏”,大力引导村民参与富民兴村项目和产业发展中来,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向农村陋习“宣战”的积极性,做到个个有事做,家家无闲人。逐步推行“小田变大田”模式,实现整村规模流转,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和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帮助农户卸下了耕作的重担、腾出双手,给了农户更多增收的选择。据了解,平明全镇干群齐心协力,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推进农村道路改善、污水管网、河道清淤等工程建设。采取“群众出一点、村里筹一点、镇里补一点”的方式,鼓励修建水泥路和下水道。今年以来,全镇各村累计筹集资金500余万元,全年预计新修水泥路120余条,新建路灯2700余盏。农村环境好了,如今在村里的大街小巷,大家自觉把门前的垃圾打扫干净,平明村党支部书记徐兆珍说:“就像洗干净的脸,谁也舍不得往上面抹一把灰。”如今,村里漂亮的水泥路,也改变了村民原先乱堆乱放的坏习惯。
下一步,平明镇将继续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以正面典型引领,线上线下结合,宣传与实践结合等方式进行宣传,并把移风易俗作为镇村文明户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张天羽 金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