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南盛景”
跟随2023年的长镜头,太仓高质量发展的轨迹清晰如昨——
位列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六、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七,连续八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城市竞争力加速提升;
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210亿元,其中“四大产业”产值占比75.5%,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工业经济加速壮大;
高新技术企业达460家、有效高企达117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80家,入围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位列科技创新县域百强第二,创新动能加速汇聚。
加速,再加速!过去一年,撤县建市三十载的太仓,以“勇”的担当扛起责任,以“猛”的劲头与时间赛跑,以实际行动拼出“太仓速度”。
奋斗不止,豪迈前行。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表示,太仓锚定“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做好“融入上海桥头堡、以港强市枢纽城、对德合作示范区、城乡和美幸福地”四篇文章,以开放包容之姿,推动“3+3”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谱写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时代“答卷”,努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在太仓充分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
跨越山海 扩大对外合作“朋友圈”
俯瞰太仓版图,形如风帆。600多年前,郑和在此七下西洋,开启全球大航海时代,也将融江追海、开拓进取的精神烙进太仓人心中,成就了如今太仓对外开放、海纳百川的城市品格。
沿江、临沪、近海是太仓绝佳的区位优势。与国际大都市上海仅一河之隔的太仓深知,融入上海,是写好开放文章的起笔处。1月底,随着最后的收尾工作结束,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太仓站主体工程全面完工。现下的太仓,沪苏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开通运营,北沿江高铁、沪苏通铁路二期等加速建设。至此,太仓“5+1”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名副其实。
交通互联不仅搭建起两地人民共融共通的桥梁,也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太仓以项目引建为支撑,引进戴世智能等沪上项目138个,与上海硅酸盐所达成成果转化专项合作;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主体结构封顶,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建项目签约……向着打造融入上海桥头堡的目标,太仓又迈出了一大步。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对城市也一样。在太仓接轨上海,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一颗名为“德企”的种子悄然种下。上世纪80年代,德国大众汽车在上海落地后,众多德资供应商企业也想来中国发展。1993年,德企克恩-里伯斯率先看中距离上海近且城市风光秀美的太仓。随后,太仓被越来越多德企知晓,逐渐成为德国商人口中“上海旁边的一座大城市”。1月22日,在德国北威州贝库姆市,太仓第500家德企伯曼集团授牌仪式举行,“德企之乡”实至名归。
太仓的对德开放史,也是太仓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发展史。站在太仓港,只见岸吊起落装卸,拖车来回穿梭,集装箱绵延如龙,发往各地。太仓把港口视为核心战略资源,构建内河喂给、长江集并、沿海内贸、近洋直达、远洋中转航线网络。2023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3.9万标箱,位居全国第8位、全球第22位;出口汽车43.95万辆,同比增长1.39倍,出口新能源汽车共18.07万辆,同比增长1.93倍。同时,依托港口太仓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目前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
拥有江苏第一大港的太仓,激发刻在骨子里的“走出去”基因,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足迹,从港口出发,再次起航,走向世界。
优无止境
经济加速发展强支撑
如果说区位优势是太仓的自然禀赋,那么优质的营商环境就是其后天努力的结果。两度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榜首,就是太仓在营商环境等领域软实力提升的最好证明。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太仓不断擦亮“5E·太舒心”营商服务品牌,深入实施减税降费、稳岗惠企等各项政策,精心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建立线上企业服务总入口,与14万家经营主体双向奔赴。
时下,“有问题,找企服中心”已经成为太仓众多企业家的共识。这些天,主攻“汽车轻量化”的江苏科莱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干劲十足。“这条产线中的加热炉设备,就是通过太仓企服中心协调到位的,现在运转良好。”公司总经理商春志告诉记者,得益于企服中心提供的采购渠道,产线提前三个月交付,保住了订单,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好平台、好政策、好服务,让海内外企业家在太仓收获满满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包容的心态、前瞻的布局,让优质企业和项目纷至沓来。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与“3+3”产业集群规划,2023年,太仓引进注册资金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92个、总投资817亿元;6个项目列入省重大、56个项目列入苏州重点,数量均居苏州前列。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支撑。为了加大人才引留力度,太仓拿出“真金白银”打造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产业创新集群专项人才政策、助才十条,首创“首次考察补贴”“人才特贴”等14项改革举措,构建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全面打响“人到太仓就有房”“才聚太仓更幸福”工作品牌。
室内家具一应俱全、各类家电全都配齐、原木风装修简约清新……走进星辰海人才公寓,崭新整洁的环境令人眼前一亮。公寓于2023年9月投入使用,共613套精装房,并配备大型人才社区。“我是去年10月份入住的,房租比市场上便宜不少,减轻我很多负担。”黄越就职于马士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在太仓5年,他感受到了城市对人才的尊重和友好,“来太仓求职当天,还申请到300块的人才补贴,礼轻情意重,太仓很好。”
人才工作不能止于“引”,也要注重“育”。太仓实施“乐就太仓”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工程,获颁国内首张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许可证,双元制人才培养项目入选全省首个教育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太仓建成投用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两个太仓校区,成为全国极少数同时拥有985高校和知名中外合作大学的县级市。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颇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优良的人才生态,太仓成了“人才强磁场”,人才资源总量已达23.24万人、高层次人才达2.66万人。
以民为本
造就“幸福之城”理想地
在太仓天镜湖公园,3公里环湖步道上不少人正在遛狗,长椅上老人们手握保温杯聊家常。从市民们的闲适安逸,可管窥到一座“幸福之城”——太仓12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8次登上县级市榜首。无数荣誉光环下,不禁让人好奇,这座城市的幸福究竟藏在哪里呢?
太仓努力让每一颗身在此地的心灵都有所归属,构建一座城市完整的幸福拼图。社会保障健全,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0个,发放就业惠企资金超8000万元,上调社会救助和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发放各类生活救助慰问金6450万元;公共服务优质,7个学校项目投用、新增学位6435个,打造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入选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地区;社会治理精细,推进“典范社区”建设,入选全省“五社联动”创新试点县,文明城市常态长效测评位居苏州前列……过去一年,太仓既为各类人群追求“民生高线”,又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群体构筑“温暖底线”。
“幸福之城”,绝非偶然。太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是同等经济体量县市的近两倍,每年超过80%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太仓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5:1,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农民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人均寿命80多岁,成为“长寿之乡”。
如今,太仓的幸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这既是太仓幸福的具象表达,也是游客在太仓的共同感受。“之前刷小视频,看到太仓新开了一个室内滑雪场,正好俩小孩喜欢滑雪,我就带着他们过来体验一下。”春节期间,从无锡开车过来的陈开明说,“车程一个半小时左右,滑雪器具租借很方便,室内设施也很完善,以后会多来这边滑雪。”
太仓阿尔卑斯度假区于去年10月正式开门迎客,滑雪场有5条滑雪道、7条魔毯,带给滑雪爱好者不同的运动疾驰感和飞跃感。度假区市场营销部副总经理沈伟雄介绍说,随着滑雪旺季到来,滑雪场游客接待量逐日递增,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达4000到5000人次。
阿尔卑斯雪世界的成功运营,是太仓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前,太仓紧扣“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目标定位,将文旅产业纳入“3+3”产业创新集群谋篇布局,构建“双核、两廊、多极”的旅游版图,全力打造“全域皆景、全域可游、全域精彩”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太仓已扎实推进总投资超246亿元的49个农文旅融合项目。
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太仓电站村、东林村、香塘村、七十二家村等乡村都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焕发新生。“2023年,电站村村集体收入约31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8万元,全域旅游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哩。”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开心地说。
在做大做强全域旅游的同时,太仓着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旅游新业态,从吃、住、行等方面不断优化,做好服务,汇聚人气,让游客“吃得好”“留得住”“游得畅”,让太仓成为四季可游、处处皆景的长三角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十而立再出发,砥砺奋进谱新篇。太仓将以奋楫扬帆的姿态,全力做好新时代“四篇文章”,拼出“太仓速度”,一路向前,一路攀登。
□ 徐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