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一届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在苏州高铁新城成功举办。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院士专家、行业学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研究热点领域以及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共同谋划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的未来发展,共享学科机遇。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表示: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是同济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与同济大学“百年工科”一脉相承。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逐步形成“道路铁道同发展、城市交通全覆盖”的科学研究特色;汽车学院快速成长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空气动力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高地。在新的起点上,学科将持续加强在综合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全息感知和智能应用、先进载运工具应用等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为建设交通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四发表示:目前研究院正配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需要,开展“二期”建设,未来5年将响应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苏州高铁新城打造车联网“产业大脑”需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计算平台、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试及认证、线控底盘、特定场景L4级自动驾驶平台开展建设,助推“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打造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示范基地,为苏州高铁新城、江苏省乃至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区长张伟进行相城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智能车联网产业是相城区重点发展的“6+4”产业之一,这里产业集聚优势非常突出、基础设施水平保持领先、示范应用场景极为丰富。目前相城正积极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级数字交通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天的相城涌动着创新创业的活力,充满着无限的机遇。热切期盼各位专家为相城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相城落户更多创新项目平台搭桥牵线。真诚期待大家选择相城、兴业相城,常来相城,事业必成!
本届论坛邀请了15位资深的行业专家和同行学者,为青年学者“把脉问诊开药方”,在技术创新、学术科研、未来规划等方面给予青年学者个性化指导和帮助,现场为15位论坛点评专家颁发了聘书。
论坛过程中,多位专家围绕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领域发展机遇、人才队伍建设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促进学科青年人才有序均衡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负责人王之中,进行“‘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推进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题报告、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教授陈峻带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同济大学教授孙剑、东南大学教授费庆国、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赵靖、清华大学教授黄晋、吉林大学教授章新杰,分别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维度进行主旨演讲,15位学科资深专家对分论坛汇报进行了点评。
据了解,“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论坛”是在国家“交通强国”“航天强国”建设战略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增设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一级申请代码的背景下,为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而设立。
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旨在建立学科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实现科学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的有机结合。
本次论坛将持续两天,10月12日下午,10月13日全天将开展内部论坛。
青年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是促进新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此次论坛必将为苏州高铁新城集聚更多的创新要素,不断推动国际一流的汽车关键技术研发、高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高端人才聚集,为学科建设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