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姑苏区召开科普基地建设推进会,红蚂蚁家居文化博物馆、苏式花窗博物馆、梓义实验小学校童趣“AI”课程中心、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自然探索园、苏大麦迪森生命科普馆、雷允上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等6家科普场馆获评姑苏区首批科普管理服务示范基地。苏州规划展示馆、苏式花窗博物馆分获姑苏区四星、三星级科普基地授牌。
姑苏区科普资源丰富,场馆众多,54个区级科普场馆展教总面积逾3万平方米。然而,长期以来,部分场馆重建设轻管理、重挂牌轻服务,科普社会职能弱化、淡化、虚化,运行缺乏活力、后续发展乏力等现象较为突出,制约了科普核心阵地的作用发挥和可持续发展。针对问题短板,姑苏区科协建立完善绩效评估、激励引导、交流协作等机制,设立区级科普基地管理服务和创新创优专项资金,围绕运行管理、展教活动、队伍建设、公共服务、社会影响等评价指标,组织开展全区科普场馆绩效考评工作,以机制创新推动基地管理由“软”变“硬”、以项目扶持助力科普服务由“弱”变“强”、以精准施策倒逼运行效果由“虚”变“实”,激活了科普管理服务的“一池春水”。
推进会上,姑苏区科协、姑苏区科普基地联合会联袂发起姑苏科普2023“总动员”,聚焦居民群众需求端和获得感,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人才专业化、全域科普数字化、科普活动品牌化、科普基础设施提质、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等六项重点工程,激发科普基地创新创造活力,提升科普文化辐射覆盖能力。“我们将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合场馆建设资源,整合场馆主题资源,延展场馆科普效用,打造‘党群服务圈+科普生活圈’相融互促的15分钟科普生态活力圈,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与便利。”姑苏区科普基地联合会理事长张吉红说。
科普场馆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承载,是科普教育乃至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姑苏区从资源整合、品牌打造、渠道拓展等方面靶向发力,强化科普社会化协同和智慧化传播,推动科普基地建设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科普教育活动从宣讲式、观展式向场景式、体验式转型,培育形成首批6家开放式、沉浸式、互动式科普示范基地。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科普资源集成共享,推动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和服务模式全面创新“跟上新时代”。
据悉,姑苏区科普场馆智慧云平台、苏州海关国门生物安全科普馆等一批线上线下互动、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科普重点建设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