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8日,作为“大学·城市”仙林大学城艺术联展的重要板块——“山谷里”户外艺术展连续第三年亮相羊山公园。展览聚焦“大学·城市”的理念,在山谷与大学、社区之间构建起一座跨越媒介、学科与文化的艺术桥梁,由栖霞区文联指导,白墟空间承办。
在艺术展区囊括绘画、摄影、设计、雕塑、艺术装置与影像等多种创作形式的作品,集中呈现区内外10余所高校40余位高校青年艺术家的多元表达与思想探索。艺术展得到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参展艺术家除了来自上述学院,还有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警察学院等区内外高校,构建出高校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共享生态。
“山谷不仅是展览的容器,更是对话的参与者。我们试图让艺术生长于自然褶皱中,又在人与城市的互动里重新定义这片空间的公共性。”策展人汪思怡如此描述“山谷里”户外艺术展览的在地性思考。
展览特邀华东师范大学雕塑系研究生王屹带来灯光装置《未句》,作品以流动的光影与几何结构重构山谷的空间叙事,探讨自然与人工形态的对话关系。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特邀艺术家高石礌展出的《睡眠形体》系列油画作品,通过朦胧的笔触与超现实色调,捕捉绘画语言的微妙表达,引发对意识边界的哲学思考。
在展区外围,还特别策划“经纬共生”高校艺术共创项目。该项目以“纺织”为媒介,邀请驻区16所高校的师生代表,结合各自院校的特色展开艺术想象,通过材料、色彩与工艺语言的差异化表达,共同创作一件具有象征意义的大型纺织艺术装置。参与艺术共创的同学有学习艺术相关专业的,也有文学、药学、经济管理、智能制造、医学技术、刑侦学、治安学、幼教等各个专业,大家花了两天时间、冒雨制作完成。南京技师学院同学们在黄亚楠老师的带领下,为学校的四个英文字母精心设计了春夏秋冬主题,配以丰富、鲜活的装饰物,是拍照打卡的热门作品。
汪思怡强调“艺术应打破圈层,成为联结人与城市的纽带”,她通过纺织装置这一集体创作形式,将高校师生的学术思考与城市文化肌理相编织,试图在经纬交错的符号中寻找校地共生的未来图景。装置作品以“经纬”象征校地关系,以“共生”回应城市与青年之间的相互塑造,标志着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与公共文化空间通过艺术的方式构筑共建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本届“山谷里”户外艺术展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青年油画艺术家群体,以“写生仙林”为主题,深入羊山湖开展现场创作,也是栖霞区文联“艺栖来 文艺青骑兵”的新型文艺志愿服务形式。艺术家们以厚重的油彩语言与敏锐的视觉感知,记录这片城市新兴区域的地貌、光影与生活痕迹。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生态的静谧凝视,也有对城市变迁与人文气息的沉静表达。写生不只是形式的回归,更是一种时间性的艺术姿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语境中,通过油画对“栖霞”进行持续性的文化定位与记忆建构。
这件共同完成的绘画作品所承载的,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与在地经验的交汇,也是一种“在城市中写生、为城市而书写”的文化行动。从南京师范大学走出的艺术力量,正在用画笔重新定义“地方性”的当代表达方式,使仙林这一片现代化与生态交织的城市空间,成为艺术创作新的感性原点。
“走进山谷里的瞬间,就像踏入一个巨大的呼吸体,艺术和自然在这里互相渗透,连空气都带着自由创作的味道。”一位仙林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山风、光影、人群的交谈声,和展品共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氛围,沉浸其中时,连呼吸都变得轻盈了。”一位艺术爱好者驻足良久说道。
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段独一无二的青春。在艺术展区观众还会偶遇“青春三行诗”,包括讲述个人青春隐秘心事的“我与世界缺少一副脐带”、抒发亲情与思乡情感的“铁轨,请交出远方”、表现治愈温暖的友情和爱情的“我们就在风里长大”、展现从青春步入现实生活的“梦醒了,生活开始了”,以及回忆岁月流逝的“他谈起一个陌生人”……这些诗歌都来自《青春》杂志社发起的“青春三行诗”大赛征稿,从全球各地23772首诗歌中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
在活动现场,不光可以观展,还可以与创意碰撞。展区旁的“仙林集趣”文创市集,设有24个创意摊位,包括迷你森手作、布译千年、南京云锦、金陵纸鸢等,来自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13所院校,以及栖霞民艺馆联合栖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选送的多个非遗传承项目。创意产品涵盖原创设计周边、竹雕木雕、陶艺器具、毛绒娃娃、蓝印花布、金陵点翠、3D打印等百余种品类,大部分为独一无二的自制手工或个性定制.
现场还设有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杏林社的推拿艾灸体验,金陵科技学院金陵拾遗创研社的雕版印刷和拓印项目,还有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技师学院社团同学们带来的扎染、漆扇、香包等DIY项目都欢迎市民和大学生们现场体验。南京高校魔术联盟携南京大学幻影魔术协会、南京师范大学深蓝魔术社团、南京邮电大学D.魔术协会、南京财经大学Mr.mysterious魔术协会、南京警察学院魔术协会的青年魔术师们,现场进行近景魔术表演和魔术教学,也吸引了许多大朋友、小朋友的驻足。
“原本以为艺术展是‘高高在上’的,但这里的互动项目和市集让我发现,艺术也可以是触手可及的生活。”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感叹。
来到第三年的“山谷里”,不仅是一场艺术作品的聚合展示,更是一次关于城市感知、视觉文化与青年表达的实验性试炼。在这里,我们看到城市的另一种可能:当艺术在自然与人文之间自由生长,城市便不再是背景,而是成为创作的主体、思想的共鸣者与未来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