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小说家、诗人、《芳草》杂志常务副主编林东林走进栖霞区“栖阅大家讲堂”,以“小说写作与日常生活”为主题,为现场的市民读者带来了一堂精彩生动的阅读分享会。
以早年间在乡下院子里阅读路遥《平凡的世界》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的经历为切入点,林东林讲述了小说对于自己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曾经扮演的角色,“在那个以文字为主要介质和载体的时代,小说等文学作品给我们带来了超出自身经验的内容和感受,也深度参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对很多人产生了‘源头性’影响”,“可以说,那是一个文学的大众时代,文学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占据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比例”。
与此同时,林东林也以阿城的《棋王》、朱文的《傍晚光线下的一百二十个人物》和鲁迅的《孔乙己》等作品为例,讲述了日常生活对于小说家的重要性。通过对三部作品中相关场景和内容细节的分析,林东林讲述了作为小说创作源头的日常生活,“它们为小说家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内容和感受,通过小说家的创作,又可以穿越漫长的时间和无边的空间,有效地抵达每个读者的内心之中,让我们产生如在眼前的切身感受,所以,小说家一定要和日常生活建立起来这样的对接”,“文采很多时候并不那么重要,甚至还成了文学的反义词,反而是一些看似简单、普通但却直接、准确的字词,更能有效地呈现日常生活的传神之处”。
接下来,林东林也讲述了对于当下日常生活的观察,“近些年来,随着短剧、直播等手机内容的裹挟,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面临着坍塌和消失”,“每天刷屏五六个小时,沉浸在远方的幻象里,把别人制造的冷暖悲欢当成自己的生活,也就等于拱手让出了进入生活的通道”。他借用社会学家项飙“重建附近”的理念,呼吁大家建立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经验,将这样的经验和感受灌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他还以近几年创作的三部小说《迎面而来》《灯光球场》《火腿》为例,讲述了自己笔下的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小说家可能更为重要,只有置身于真实饱满的生活中,小说家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精神疆土”。
分享会结束后,林东林还回答了读者关于“AI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火腿》中许多角色试图通过文学逃离琐碎生活,是否反映了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思考”等相关提问。他的讲述,让现场读者对于小说创作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对于当下的信息化环境有了警惕,“在今天这个时代,不被算法控制之下的信息裹挟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即使不从事小说创作,一手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起来的,它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据悉,“栖阅大家讲堂”是栖霞区2023年以来重点打造的阅读活动品牌,已经陆续邀请了来自各地的60余位名家、大家来到栖霞,走进栖霞区图书馆与市民共读好书、分享心得。欢迎广大市民关注“南京市栖霞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获取最新活动信息。(乔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