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区平桥镇运河村的千亩芡实田里,20多位村民为茁壮成长的芡实追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来,运河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树立系统思维,瞄准市场靶心,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质效,实现农民、集体、规模经营户三方受益的良好态势。
乡村振兴这篇文章究竟怎么做?是摆在运河村“两委”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运河村党总支书记陈国顺是一名从军16年的老兵,又是平桥镇人大代表,多重身份让他对家乡农民多了一份亲切感,对家乡振兴多了一份责任感、紧迫感。
在运河村做好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传承的基础,怎么办?
第一步是走出去,看看周边乡镇的发展变化。陈国顺带领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组干部到周边的施河镇、车桥镇参观,看看周边乡镇在乡村振兴中做了哪些工作。
第二步是拿决策,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外出参观后,大伙儿坐不住了,看到人家的发展变化,心里很着急,不如跟人家学习,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镇人大代表赵汝华、徐桂且说。帅庄组农民帅开国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在家种3亩多田,一年忙下来,除去化肥、农药、农机费等各种成本,最后存到腰包里的钱也没多少。现在什么也不管,每亩田净收入1200元,还有空去打工,比以前好多了。
第三步是快实施,规模种植打好翻身仗。陈国顺迅速召开村“两委”班子工作会议以及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等,把方案决策权交给群众,通过“代表谈”“码上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并组织村组干部、人大代表等解答群众疑问,把群众的担心化解在项目实施前,为规模种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运河村芡实规模种植领头人瞿顶权介绍,之所以敢在运河村领头种植千亩芡实,得益于运河村近年来的农田基本建设。据悉,该村采取生物有机除草除虫法,通过在芡实田里放养鸭子、草鱼等,清除大部分浮萍,基本不使用农药,因此生产的芡实质优价高,都是客户上门收购,销路不成问题。
陈国顺介绍,全村16个小组全部种植了芡实,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种植大户提前把有关费用递到村民手中。村里还成立了劳务公司,富余劳动力可以到劳务公司参与劳务合作,工资按技术含量实行日结制。
看到运河村的变化,周边赵王村、上河居委会的不少村民主动到运河村参观,积极要求参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