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红窑镇: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华章
2022-12-30 11: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22年以来,红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围绕“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进一步明确“重点突破创一流,全面争先做排头”的奋斗目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夯基垒台聚势赋能 持续强化基层党建

围绕“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部署要求,红窑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着力在阵地提升、能力提升、素养提升、经济提升四个方面做好文章。指导村(居)进行党建元素融入,高标准新建老桃园、浅集两个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4个党群服务中心,有效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辐射面;集中选配15名村“两委”干部,选优配强“头雁”队伍,全方位推进镇村两级联动,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通过村“两委”干部明确分工及开展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镇11个村年收入达50万元,10个村达30万元。

心无旁骛招强引优 持续服务增新做大

顺利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分别是永留建材、金马保温、浩宇玻璃、居奥塑业;新增规上批零住餐企业3家,分别是志文餐饮、春雪餐饮、展然商贸;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分别是淮安小帅熊文化传媒、江苏嘉华信息科技。全年新签约项目5个,分别是诚瑞包装、首赋油墨、嘉硕木业、华源化工技改项目和拓禾体育用品项目。其中,新开工亿元市盘项目3个,竣工项目1个。申报开工项目2个。紧密跟踪超亿元项目5个,超10亿元项目3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分别是生物基合成项目、锂电池正极生产项目,以及产业港建设项目。

不断加快富民步伐 持续攻坚产业转型

围绕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建成春雨、春华、春竺、春晖、春禾、春睿6个芦笋基地,总面积达10900亩,形成全省最大的芦笋设施化种植基地。同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延伸芦笋产业链条,建设芦笋展示馆220平方米,打造红窑特色芦笋文化。扎实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9.1万亩,顺利完成1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聚焦文明城市创建 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造浓创建氛围。先后制作高炮、小品、大型广告牌100余处,拍摄宣传视频32个,张贴宣传标语、海报3万余份。完善配套设施。先后对镇区主次干道、后街背巷、农贸市场、好人广场等区域的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并强化了公厕等公共设施管理和维护。强化秩序管理。对乱贴乱画、私拉乱接、乱停乱放、出店经营等顽疾进行了彻底整治,做到秩序井然。创建过程中,先后召开点调会30余次,编发镇《创建简报》32期,先后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国家级省、市、县各级各类媒体发表稿件。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持续保障民生短板

2022年以来,累计提档升级村级道路1.05公里,架设路灯200盏,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开展全民阅读,全年组织主题阅读和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80余场,建成红窑“淮安书房”和8个“淮安小书房”并通过市县级验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主办、承办、协办等形式编排文艺节目2个,演出20场,放映电影400余场。四星级高中优生率近20%,合格率94.95%,中考综合考评不断攀升,“红窑教育”这块“金字招牌”持续焕发耀眼光芒。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扎实做好疫苗接种等各项防控措施。

健全基层治理机制 持续打造和谐样板

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完成“八五”普法规划及任务分解工作。畅通政民互动渠道,充分运用“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模式,宣传教育面2万余人次。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和“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协办法律援助案件11件,接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全年各条线开展安全检查82批次,发现问题隐患1126条,办结率为100%。(通讯员 秦朝霞、单瑞)

标签:芦笋;淮安;两委
责编:邱雪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