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2022年以来,红窑镇立足自身实际,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引领,持续攻坚产业转型,聚焦“小芦笋,大产业,主题园”三大板块,以“芦笋”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核心追求,做足补链、延链、强链以及一二三产融合两篇文章,全面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全镇经营主体与85%以上的笋农签订了标准化种植合同,签约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鼓励农户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芦笋生产全产业链。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密切合作,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向订单农户统一提供良种、技术和社会化服务,倡导龙头企业发展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收益分成、一体化经营等模式,实行农产品原料收购价格与制成品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价款二次结算等办法,承担更多自然和市场风险,与生产者建立紧密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打造芦笋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APP等现代传媒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涟水芦笋”品牌产品。实施品牌带动、优势驱动战略,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举办芦笋论坛,邀请政府高层领导、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艺术家进行学术研讨、产品交易、艺术表演活动,极大地扩大了“涟水芦笋”在江苏甚至国内的影响力;企业抓住民众注重食品安全、人身健康、生活品质的市场需求,利用传统广告、新闻媒体加大芦笋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的宣传,推出芦笋罐头、芦笋茶、芦笋保健品等系列产品,芦笋产业发展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国家级多家媒体大力播放宣传推介,省内消费量从原来的不足10%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0%以上。
增加集体收入,带动农户就业。进一步放大“飞地同创”效应,年可带动李庄、新灯塔、白洼等26个村年增收达178.8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20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低收入人口367人,人均年增收2.1万元以上,带动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提升芦笋产业强镇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
坚持生态循环,实现绿色发展。坚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生态、绿色、循环为理念,把芦笋收割后产生的秸秆等废弃物,一部分就地深埋进种植沟内,在生物菌肥和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发酵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地温;另一部分运往附近厂区用作生物能源或被制作成饲料,服务养殖业,发展肉羊生产等,产生的粪便又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通讯员 薛进军、秦朝霞、单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