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江苏海安:打造乡村“亲土语文” 培育农娃“精神乐土”
2022-08-08 14: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智富 康传广  
1
听新闻

眼下正是中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稻飞虱长什么样、稻纹枯病叶片又是什么样子?8月3日,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仲洋村稻田里,20多名小学生在北凌小学“亲土馆”储剑锋老师的带领下,听取镇农技人员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水稻生长过程。这是该校“亲土语文”的必修课。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各中小学、幼儿园对学生教育,由注重学科成绩向开展各类素质教育转变,打造成适应时代需要的青年人才。20多年来,储剑锋和大公镇北凌小学、大公镇古贲小学梅海红老师致力于村级小学“亲土语文”的研究。在储剑锋老师看来,作为身处农耕文化最前沿的乡村儿童,更应该从小养成认识、理解、热爱土地的伦理道德。

前不久,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授予海安市大公镇北凌小学储剑锋老师的论文《亲土语文: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呼吸儿童的语文教学》一等奖,这对于储剑锋团队研究的“亲土语文”项目来说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所谓亲土语文,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土地道德为第一目标,以统编语文课程和儿童乡村田园生活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和学习内容,以项目助学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语文统编教材面向乡村田园拓展整合的课程。与亲土语文匹配的课堂,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学习系统,是一个涵盖语文知识、语文生活、语文实践的语文课堂新样态。其主要任务,就是做亲土语文课程,想方设法发掘、利用乡村丰富的生产劳动资源、农运体育资源、民风民俗资源,创设学习内容和任务,让农娃在这些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构建新知识,锻炼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接触土地、了解土地、熟悉土地、呵护土地,让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之精髓“亲土”,代代传承下去。

“亲土语文”创新了“三维一体” 的育人目标:立德,即与德育融合,把语文和田园生活整合起来,培养儿童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怀;启智,即与智育、审美融合,让儿童在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中自然地发生和生长;健体,即与劳动、体育相融合,亲近土地,学会简单的农耕,自觉传承。建构了一个开放、兼容的“语文+田园”学习系统,涵盖语文知识、语文生活、语文实践的亲土语文课堂,打破学校围墙,实现书本知识和田园生活的无缝衔接。因此实现了由“基于事实的课程”向“基于实践的课程”的结构性转变,进而实现语文学习回归儿童生活、传统文化,实现学习理念、思维习惯的转变,陶育每一个乡村农娃。

国家督学成尚荣指出,因为语文本来就是在乡土上长出来的,编成了一个教材文本让儿童们学习。所以,我们需要再次回归,让儿童的语文学习牢牢地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牢牢地亲近脚下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才能有效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儿童。亲土语文,立足中国大地,立足中国文化,立足乡村儿童的生活,立足于村级小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国特色。

20年来储剑锋对亲土语文潜心研究,推动了课堂改革,打造了学校亲土园和亲土馆,编制了亲土语文课程系列教材,有效促进了学校的绿色发展。教师实现了快速成长。通过全员卷入式实践探索,两所村小的语文教师,逐步变得善于思考、乐于研究、勤于总结、常于写作,有效提高了课程变革能力。学生实现了绿色生长。在语文课程变革的探索实践中,他们常态化地带领儿童走出教室,走进乡村田园,在农娃喜闻乐见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陶育出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小农娃。一个个农村娃走出教室,走向田野,享受大自然的教诲,从而拓宽了语文教学内涵,人与自然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亲土语文,一项很有情怀与作为的乡土语文研究。”江苏省教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马斌说。

标签:
责编:王慧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