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摸清7万余家社会面小场所底数,对每家小场所明确专属安全巡查员,每季度至少全覆盖巡查一次;对发现的隐患,小场所立行立改、镇街相关负责人包片整治……在镇江市,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今年以来,镇江市建立社会面小场所镇街(园区)“1+3+N”责任体系(以下简称“1+3+N”责任体系),通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面压实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责任。目前,这一体系已在该市67个镇街(园区)全面落地。
分片包干,动态掌握小场所信息
镇江市安委办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夏卫军介绍,“1+3+N”责任体系中的“1”是镇街(园区)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把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3”是由镇街(园区)安全生产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或教导员、消防专员承担分管责任,负责分层分类抓好任务落实;“N”是镇街(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片区民警、村(社区)书记、专职安全巡查员等为组员,具体负责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
自去年在句容市开展社会面小场所试点后,今年镇江在全市加快推广,3月底完成首轮底数摸排,随即组织技术团队对社会面小场所底数摸排情况开展抽查验收,平均漏统率低于4%。目前,该市已累计排查录入小场所76080家,并通过日常巡查,动态更新小场所信息。
检查销号,让隐患整改形成闭环
在落实“1+3+N”责任体系中,各镇街(园区)因地制宜,突出实效,确保巡察发现隐患实现闭环整改。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丁卯街道将街道划分为9个包干片区,每个片区由1位街道党政领导牵头负责。
“为确保隐患整改形成闭环,街道明确对每季度逾期未整改的问题隐患,由包片党政领导带队进行综合检查直至销号。”丁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沈诚介绍,之前,安全巡查员发现武将大酒店存在隐患,反复提醒,但该酒店仍未整改。“因此,在二季度检查中,我们将其作为重点,增加检查督促频次,直至完成整改。”沈诚说。
依托“1+3+N”责任体系,该市建立“安全巡查员吹哨、片区负责人和职能部门报到”的机制,有效推动隐患闭环整改,仅今年三季度,镇江市已巡查整改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隐患7629项。
厘清责任,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1+3+N”责任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属地巡查管理责任,较好解决了社会面小场所治理“最后一米”问题。同时,积极发挥部门监管指导作用,厘清了12大类80小类小场所监管部门及职责,镇江8个市(区、开发区)已全部印发社会面小场所行业监管责任清单。
镇江市创新监管措施,积极探索小场所“分类监管”和“人防+技防”模式。通过风险辨识,将小场所风险等级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不同风险等级小场所对应不同级别巡察力量和巡察频次。同时,在风险等级高的小场所推行“智慧消防”系统,尽可能减少小场所风险隐患。
“我们把责任体系建设作为推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的有力抓手,形成清单管理、动态更新的机制,构建责任范围更清、条块结合更强、风险巡查更准、隐患处置更快的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新格局。”镇江市常务副市长张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