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四件实事”为渔民带来新生活
2021-05-31 18: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5月20日清晨,金湖县白马湖村的“前渔民”马长俊来到再熟悉不过的码头市场,准备采购几条新鲜的鲫鱼,为家人做几道自己拿手的湖鲜美食。“以前咱是来这里卖鱼,心里担着全家经济收入的压力,如今成了消费者,虽说吃鱼不再‘免费’,但日子却是越过越红火。”从鱼塘上两间60多平方的简易房屋,搬到如今环境优美的渔港小镇,居住面积翻了一倍,达到130多平米。每每提及上岸后的新生活,马长俊的脸上总会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幸福笑容。

“渔民”吃鱼要买鱼,这在白马湖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0年完成“退养还湖”,2020年全面落实退捕政策,如今该村已实现了222户渔民的全员上岸。“渔民上了岸,日子怎么过?”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这成为了金湖县党委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要“办实事、解难题”就要深入到渔民中间去,面对面的了解他们的诉求,并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能培训为渔民就业“搭起桥”

一直以来,渔业是前锋镇白马湖村的生计之本,全村一大半村民是渔民,拥有渔船200余艘,渔民生产生活都在湖中、岛上进行,产生的“排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马湖水质,近年来,传统的渔业生活举步维艰。但打了几十年鱼,如今要转变,又能干些什么?“先摸清大家具体情况!”面对渔民上岸,前锋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比对、电话抽查等方式,对退捕渔民的基础信息、就业意愿、培训需求,是否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条件等基本情况进行收集,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我们将专业人才请进村,为大家培训上课,同时也将村里有继续培养意愿的渔民送至县里或外地进行‘再升级’。”白马湖村的党总支书记蒋清贵告诉记者,除了镇里为渔民开办不同的技能培训班,村里也大力支持退捕渔民的再就业。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年龄大、文化低、无经验是渔民上岸后面临的主要“痛点”,为此他根据收集的退捕渔民技能培训需求,主动开展与其相适应的水产养殖、土特产加工、月嫂、电子商务、电工、保安等职业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已累计培训退捕渔民1100多人次,实现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全部清零。

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渔民“零就业”

随着一部分渔民成功外出“再就业”,另一部分留在村子里的渔民生计问题便被摆到了当地政府面前。针对部分退捕渔民身体欠佳或年龄偏大等原因,以及不愿意离开家乡到外地就业等情况,前锋镇根据“因事设岗、因需设岗”的原则,开发了社区保洁、水面清扫、巡逻巡护等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退捕渔民进行就近就地兜底安置。截至目前,该镇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退捕渔民36人。培训过程中,前锋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王秀芳发现,虽然找到工作,不少退捕渔民仍存在如技能不精、专业困难、被开除等后续担忧。对此,她提出“回头看”“回头帮”,继续开展分片包干、走村入户、定期核查,动态跟踪反馈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情况。对有再就业或择业需求的,按“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制定就业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咨询、岗位推介、就业指导等服务,巩固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成果。

农房改善为渔民搭起一个“幸福家”

在过去,渔民多是居住在船上,条件有限,生活起来也常有不变。如今,让上岸后的渔民同其他村民一样,在土地上“安一个家”成为了最为直接的群众诉求。随着金湖县农房改善项目的推进,白马湖“渔港小镇”一期134户居民喜迁新居,“渔港小镇”二期360套住宅正加紧施工,计划年底前完成交付100套的预定目标。该镇投资660多万元建成“三淮”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投资349万元改造卫生院门诊楼,实施防保所提升工程。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全市先进、全县一流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建成淮胜、前锋、白马湖三个集镇农贸市场、高邮湖避风港等民生项目24个,落实白马湖第三批渔民社保96人,兜底救助特困人员202户320人,全面完成752户1831名低收入人员脱贫目标。

网络营销打破传统销售“老路子”

与白马湖村的“全员上岸”不同,在银涂镇湖滨村,目前还有着200余户渔民倚靠打渔为生。如何服务好这些还未上岸的渔民,为他们干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是该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的主要课题。去年3月份,受疫情影响,当地的水产销售曾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线下销售途径不畅,渔民经济损失严重。村两委联系到在杭州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本村娃”张婕,希望她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帮助家乡打开线上销路。“仅仅15天,她便帮村里卖掉1万斤鱼、2万斤龙虾,这是我们当初不敢想象的。”该村党总支书记滕庆春告诉记者,自此湖滨村的渔民们再也不会为了水产品的销路而发愁,在村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帮助家里通过互联网寻找“新销路”,全村上下同心谋发展。

记者:郭敏杰 吴海涛

通讯员:万崇英 徐萍 华峰

编辑:浦琼月

标签:
责编:浦琼月
下一篇